鏖战毒魔(上接一版)
作者: 时间:2018-09-13 阅读:258
上接1版
鏖战毒魔
威宁禁毒工作纪实

禁毒文化长廊一角

市民了解毒品危害知识

县关爱医院一角

市民争签禁毒承诺

警方抓获贩毒人员

民警抓获贩毒嫌疑人

禁毒民警抓获贩毒嫌疑人

禁毒文艺表演
威宁禁毒工作纪实

禁毒文化长廊一角

市民了解毒品危害知识

县关爱医院一角

市民争签禁毒承诺

警方抓获贩毒人员

民警抓获贩毒嫌疑人

禁毒民警抓获贩毒嫌疑人

禁毒文艺表演
紧抓责任追究 三个强化促推进
紧抓责任追究不放松,在统筹协调上实现“三个强化促推进”。
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禁毒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职能作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全力推进禁毒工作向纵深发展。成立禁毒志愿者协会,深入开展“八进”活动和禁毒预防教育宣传工作。形成了公安机关为主力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强化责任追究。制定下发了《威宁自治县禁毒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组织部门对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考察、选拔、任用和交流时,启动了“一票否决”程序。目前已对2个乡镇主要领导、3名派出所长进行了约谈,通报约谈乡(镇、街道)和部门4个。
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了督查考核机制,对乡(镇、街道)禁毒委成员单位实行一季度一督导,半年一考核的督查机制。明确成员单位挂帮、指导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每月对挂帮的乡(镇、街道)开展2次督导检查。对工作滞后、落实不力的乡(镇、街道)、成员单位进行通报。
紧抓硬件设施 五个新建补短板
紧抓硬件设施不放松,在基础建设上实现“五个新建补短板”。
新建关爱医院。关爱医院的建设,为特殊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保障,实现特殊群体有效管控。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收治病残人员226人次,在治46人。
新建美沙酮延伸点。依托县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毒情较重的乡(镇)建成了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延伸点,切实解决吸毒人员较多的乡镇无治疗场所问题。截止目前,累计治疗256人,在治53人。
新建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园地)。投入200余万元,依托学校建立了10所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园地),切实解决禁毒预防教育无场所的问题。
新建强制隔离戒毒所。规划建设2000个床位强戒所,总投资1.7亿元,目前已平场。
新建毒品检查站。结合实际,已启动围帐、中水两个毒品检查站建设,总投资340万元。
紧抓预防教育 四个主抓强意识
紧抓预防教育不放松,在禁毒宣传上实现“四个主抓强意识”。
主抓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全县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学年开设6课时的禁毒教育课程,推动落实全县中小学校“十个一”工程,不断提升禁毒知识在师生中的知晓率。在网上开展“小手拉大手”答题活动,接受禁毒知识预防教育的老师、学生、家长累计达35万人次。每学年组织一次全县教管中心主任、校长、禁毒骨干教师开展禁毒业务知识培训。编制禁毒宣传作业本54万余册、印制禁毒预防教育作业本10万册向学生发放,全面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主抓外出务工人员预防教育。利用元旦、春节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有利时机,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禁毒委成员单位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采取集中宣传、入户宣传、定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40余次、签订禁毒承诺书10余万份、开展群众教育座谈会15次、举办禁毒知识讲座4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万余份、张贴宣传画报10万余份、悬挂横幅200余条,通过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实现禁毒宣传全覆盖。
主抓高危场所从业人员预防教育。在全县歌舞娱乐等重点场所开展禁毒知识培训,张贴禁毒宣传标语、签订禁毒承诺书(责任书),不断加强场所从业人员禁毒意识,切实提高重点场所从业人员的毒品预防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禁毒观念,提高防毒知识水平。
主抓常态化预防教育。通过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开设禁毒专栏,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共组织“八进”活动600余场次、开展群众教育座谈会30余次、举办禁毒知识讲座80余场,设置宣传展板800余块、悬挂横幅2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份、签订承诺书30余万份、制作宣传纸杯90万个、张贴宣传画报10万余份,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园地)接纳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电影院观看禁毒预防教育宣传片8万余人次,实现了禁毒知识不断普及、禁毒意识不断提高的目标。
紧抓堵源截流 五个严打堵源头
紧抓堵源截流 五个严打堵源头
紧抓堵源截流不放松,在执法打击上实现“五个严打堵源头”。
严打毒品违法犯罪。结合交通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警种,着力组织开展不间断、全方位、常态化毒品公开查缉“扎口子”行动,全力斩断毒品供应链,确保全县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成效。制定了《威宁自治县毒情监测评估办法》,从公安禁毒大队与网监大队、刑侦大队抽调警力组成禁毒情研判组,每月召开研判会议,定期和不定期利用禁毒信息系统与相关系统进行碰撞比对,收集违法犯罪信息,掌握新情况,对大要案、“零包”案件进行分析、预测、监测。
禁毒重点整治以来,共破获毒品案件116起;缴获各类毒品23.5公斤;共破获零包贩毒案件70余起;端掉“零包”窝点20余个,抓获零包贩毒人员80余名,收缴毒品500余克,刑事拘留80余人。
严打社会面吸毒人员。全面落实“应收尽收”“逢嫌必检”等举措,不断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打击力度,通过转移监所、增加戒毒场所收押容量,对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吸毒人员一律依法收戒,做到“打击一批、戒治一批、管控一批”的目标。重点整治以来,查获吸毒人员1477人次,刑拘127人,强制隔离戒毒655人。
严打原植物种植违法犯罪。结合全县禁毒预防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紧紧抓住毒品原植物的春、夏播种期,组织人员深入偏远林区、山区、田间地头等地进行踏查,共组织踏查队伍120余支,踏查5000余人次,铲除罂粟原植物2720株。
严打制毒违法犯罪。制定下发《联合打击制毒犯罪“4.14专案”方案》,贯彻落实“4.14”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检查指导使易制毒化学物品的审批、购买、使用、管理等环节得到进一步规范。坚持从严管理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和进出口等环节。药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抽调人员对本县的重点区域开展了清查工作,对麻精类药品共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检查使用单位50家,共筛查特殊药品36批次。全县精神药品批发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单位贮藏管理严格,都达到了“五专管理”要求。截止目前,无麻精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及非法制贩、滥用案件发生。
严打外流贩毒违法犯罪。有效遏制外流贩毒违法犯罪频发的势头。通过全面整治,外流贩毒人数实现稳中有降,2015年70人,2016年60人(协作14人),同比下降15.49%;2017年60人(协作24人),与16年持平;2018年上半年17人(协作9人),同比下降45.16%。
紧抓无缝衔接 五个建立强管控
紧抓“无缝衔接”不放松,在管控帮教上实现“五个建立强管控”。
建立出所衔接机制。建立县外由县司法局统一接回、县内由乡(镇、街道)禁毒办统一接回的出所衔接机制,乡(镇、街道)禁毒办统筹协调司法所、派出所管片民警、村(社区)干部、禁毒专干、家(亲)属等人员接回辖区,交由派出所民警、禁毒专干建档立卡,切实解决了出所人员“最后一公里”问题,强戒出所人员接回率100%。
建立服务管理体系。组建以禁毒专职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网格员队伍,在社区禁毒工作站全面推行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全部纳入管理。
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充分发动片区民警、禁毒专干、村组干部和群众,切实掌握辖区内吸毒人员情况,做到人人见面,排查一个、登记一个、上网一个,保证上网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对吸毒人员的排查管控力度。
建立帮教管理机制。健全了党政、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教机制,在全县各村(社区)挂牌成立了禁毒工作站(点);投入400万元,依托企业建立了1个阳光工程集中安置场所,在集中安置点建立了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流动服务点、心理康复室等,实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管理、帮扶、教育、回归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建立打击收戒机制。在加大毒品检测设备投入、提高对毒品人员的检测手段的同时,运用网络管理、群众举报、管控反馈等信息,严格依法查处,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对重残、传染病吸毒人员统一纳入关爱医院,有效控制传染病吸毒人员的传播。
紧抓薄弱环节 六项探索出成效
紧抓薄弱环节不放松,在创新治理上实现 “六项探索出成效”。
打击吸贩毒特殊人员,针对因吸贩毒人员被抓后子女无人抚养和监管从而无法打击问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与有资质的幼儿园签订《临时管护协议》,委托幼儿园抚养和监护被抓获的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有效解决了非特殊涉毒人群子女无人监护的难题,为阻碍打击涉毒犯罪畅通了渠道。截止目前,已委托管理儿童16人。
探索管控强戒出所人员。与贵州省第一强戒所签订了《回归指导联络工作联建协议》,通过建立“场所、地方、家庭、个人”四位一体延伸关怀救助机制,更好地开展对解戒离所人员的延伸帮扶和康复指导,实现场所和地方禁毒部门共建共联、互助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禁吸戒毒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机制化建设,提高出所戒断巩固率、降低出所复吸率。
探索治理外流贩毒新举措。借鉴四川凉山布拖等县工作经验,多次召集公、检、法、司等部门认真研究,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研究制定了《关于办理毒品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为下一步办理外流贩毒案件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探索创新管理新方法。积极探索构建“自管委”、“1+3”禁毒模式。禁毒工作由政府主导、村支两委主管、自管委主抓、十户一体主办,将禁毒管理、宣传教育高度融合,党政主要领导为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支书主任为本村禁毒工作责任人,自管委主任为本委禁毒工作责任人、中心户长为“十户一体”禁毒工作责任人,有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禁毒工作责任机制。
探索创新宣传新方式。充分结合脱贫攻坚“讲习所”全方位进行宣传。将禁毒宣传教育纳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要求乡镇(街道)认真组织班子成员、综治干部、禁毒专干、禁毒志愿者走进讲习所开展禁毒讲习活动,把毒品预防教育相关知识讲细讲透,切实增强群众对毒品危害的认知,全面提高群众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探索禁毒脱贫新模式。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扶贫四问”重大问题,将“脱毒脱贫工程”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的“总盘子”,充分整合扶贫等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禁毒扶贫工作体系,按照“脱毒与脱贫协进”的原则,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帮扶涉毒致贫家庭脱贫。
通过全面整治,威宁禁毒工作在领导重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禁毒意识、突出问题整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毒情形势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2018年上半年,实现了缴获毒品量、吸毒人员管控“两个提升”和新增数、外流数 “两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