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9-18

同心社区:“藤缠树”式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沈光勇 文贵 时间:2018-09-18 阅读:254


   “我们同心社区,行政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辖16个‘自管委’107个‘十户一体’5109人,共有31名党员,其中贫困人口16户57人。”草海镇同心社区党支部书记卯昌举说。
  走进该社区,社区活动阵地建设达标规范,接待办事群众热情周到。
  一年来,该社区着力完善基层党建,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强化村级经营管理,完善“三级自治”体系,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发挥“十大员”作用,助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各类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强化村级经营管理
 
  工作中,该社区按照强弱联合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与深度贫困村石龙村联合组建同心石龙联合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并按照选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四个一”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按照一个脱贫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建设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施工现场一个工作组的要求,动员10余名党员建立了“藤缠树”式的帮扶体系投身到项目基地,形成有效的攻坚合力。
  开展每名党员为发展献一条良策、化解一个矛盾纠纷、带动一名群众掌握一门技能、帮扶一户贫困农户脱贫、创办一个经济实体的“五个一”活动,真正发挥好农村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增进和谐的作用。
  研究制定了规范居民行为的“十个底线”“村规民约”,实行居民自治。对违规操办酒席、不孝敬赡养父母、不关心未成年子女、不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不积极配合棚改规划等行为的居民,扣分达到50分时,一律纳入“不合格居民”进行管理,管理期间实行加分制,不享受社区里的任何服务和党的惠民政策,当加分至总分达到90分以上时,“不合格居民”自动解除。
  通过居民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代表居民对社区集体资金的使用、集体土地的用途与流转、合作社股份收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进行监督,确保集体经济收支来得清、用得明。
  成立集体所有的众创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建立合作社三管机制,即建立合作社监管机制,实现党员群众全参与、全过程监督;建立合作社运营机制,实现民主自治、共同发展;建立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所产生的利润按照群众占股60%、合作社占股30%、社区集体占股10%比例分红。
 
  ★★推进“三级自治”体系,突出村民主体地位
 
  同心社区依托自然村寨建立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采取群众直选方式选出3-5人组成“班子”,遵循“一事一议”、民主约定的运行规则,配合社区“两委”,抓好本自管委的公益事业建设、生产生活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治安群防群治自管自治工作。推行“十户一体”,实现了抱团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自管委”内,同心社区把居住相邻、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愿望相同的10户左右农户捆绑为一个主体,形成了“十户一体”,并选出1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热心公益的村民作为中心户长。
  近年来,同心社区共组建“自管委”16个、“十户一体”107个,实现了村寨全覆盖、贫困户全覆盖。
  通过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级自治”,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群众自治能力显著增强,“自管委”“十户一体”实行责任包保制,521件小事在“十户一体”内解决、67件急事在“自管委”内解决、12件难事在居委会解决,初步形成了社区“两委”揽全局、“自管委”挑重担、“十户一体”聚合力、人民群众齐参与的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抱团发展新格局,社区干部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腾出精力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激活了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步入快车道。(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