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9-18

龚隆盛:朝着生活勇敢前行

作者:夏超 时间:2018-09-18 阅读:204


  她说,做任何事 ,第一是感恩,第二是诚信,第三是坚持。
  她说,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把人做好才不会忘本。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她说,要感恩帮助你学会很多东西的人!要感恩一无所有的时候拉你一把的人!要感恩所有信任你支持你的人!
  这是威宁青年商会会员、二塘镇艾家坪隆盛养殖场负责人龚隆盛的生活感悟。
  见到龚隆盛时,她正准备前往贵阳换假肢,她说,换假肢的钱是卖了两头牛换来的。
  年纪刚过30的龚隆盛,是一个命运遭受多重打击,却仍然把生活过得开心快乐的人,脸上表现出来的开朗乐观,仿佛生活中发生过的种种不幸,从来就没有和她有过牵扯……
  2009年,没有任何的征兆,一场车祸让龚隆盛和丈夫双双残疾。丈夫右腿踝关节粉碎性骨折,龚隆盛失去了左腿,膝关节以下截肢。那一年,龚隆盛23岁。
  克服了身心的创伤,接受了残疾的事实,龚隆盛和丈夫两人互相安慰,要努力过好余下的生活。
  面对20多万的医疗债务,夫妻俩决定出去打工还债,可是每到一地,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愿意接收。
  2010年,夫妻二人通过向亲戚借钱,搞起鸡兔养殖,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养殖以失败而终。
  2011年,看着市场上羊价一路飙升,龚隆盛和丈夫决定创办养殖场养羊,以8000元的价格向外出务工的养羊大户赊了20多只羊进行养殖,喂了两三年,壮大到150来只。
  2014年,女儿出生了,本是全家高兴的事,谁想2015年孩子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无疑又是一个噩耗。所幸得到团县委的帮助和联系,广州军区医院免费并成功给孩子做了心脏手术。
  2015年,羊价下跌,县残联考虑到龚隆盛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了2万元,二塘政府又帮助联系了8万元的无息贷款。
  一家人把90多只羊陆陆续续变卖,开始以养牛为主。
  通过艰辛的努力,这几年间,龚隆盛一家还清了所有的欠债,养殖社的规模也在扩大。
  现在,龚隆盛的养殖场有100多只羊,牛存栏量30多头,每年出栏60余头。
  “养殖场现在有10余个残疾人务工,其中有3个常年务工。”龚隆盛说。
  在养殖场零散务工的管学才腿脚不方便,龚隆盛和丈夫商量,送给他2头能繁母牛养殖,出生的一头小牛崽现在已有人还价8000多元。
  贫困群众刘相相和龚隆盛一样命途多舛,一心想通过养鸡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龚隆盛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买了100多只鸡苗。
  由于管理不善,刘相相养的鸡现在只剩下20多只。龚隆盛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安排他在养殖场务工,每天给予200元的务工工资。
  对于龚隆盛给予的帮助,刘相相虽语气惭愧,脸上却充满感动,言语中隐隐约约透露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她告诉我,灾难来时,消沉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生活的一扇门关闭了,要记得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所以我不会对生活气馁。”刘相相说。
  龚隆盛也热衷于帮助困难群众,参加各类爱心公益活动。
  去年冬天,发现同村的尹掌权和张珍珍两位老人常年住在岩洞里,龚隆盛买了煤炭、大米、水果等物品去看望,为两个老人送去了冬天的温暖。
  “她家的养殖场现在办得有声有色,但一家人的生活并不算富裕,政府曾经给过她家米、油等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但龚隆盛却把这些生活物品转拉给了村里更加困难的乡亲。”周边的群众如是评价龚隆盛。
  龚隆盛参加的第一个公益组织是六盘水公益协会十多个人发起组建的爱心同盟。
  龚隆盛参加的第一次公益活动是走访慰问位于二塘镇艾家坪村高家口子的辛家富家。
  去看望时,辛家富老人家徒四壁,老人又黑又瘦,带着四个孙子,时逢过节,家里的柴火炉上只有一口熏得发黑的锅,锅里煮着巴掌大的一坨肉。
  “当听说那口锅里放的是一家五口人全天的口粮,我们去走访慰问的一行人都潸然泪下。”龚隆盛回忆说。
  龚隆盛是威宁青年商会的一员,她说,自己的孩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时,多亏及时得到团县委和威宁青年商会的帮助联系治愈,让她从此和威宁青年商会结下缘分。
  “我永远记得,我的孩子是在社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治好了的病。”龚隆盛说。
  据了解,自从参加了威宁青年商会,虽然受困于身体原因,只要商会里有资助贫困群众和贫困学生的活动,龚隆盛每次都会捐上几百元。
  “虽然力量有限,但起码尽到了能尽的心意。”龚隆盛说。
  龚隆盛告诉记者,当女儿生命岌岌可危,在得到社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的那一刻,感觉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与孤独无助,现在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为什么不去多关心和帮助别人呢!
  龚隆盛说,自己喜欢做公益,喜欢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从小就在乡里做赤脚医生,很少收病人的钱,在做收电费的工作时,也经常帮困难群众出钱付电费。
  “父亲只要发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了解情况后都会去尽力帮助。”龚隆盛说。
  现在的龚隆盛每天除了管理养殖场,照顾好家庭,就是琢磨养殖的门道。她希望能带领更多乡亲通过养殖致富,希望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