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成为基层群众的鲜明指引
作者:沈光勇 文贵 时间:2018-09-19 阅读:199
让党旗成为基层群众的鲜明指引
——威宁多举措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见成效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文贵
走进石门乡观音山社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让人眼前一亮,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建筑主体大方美观,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整体环境干净整洁,迎面扑来的清新空气,让人在无形中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在办公区,记者看到,各功能室窗明几净,布置井井有条,时时有工作人员忙碌着热情接待群众,并一边交谈一边快速处理着各类事务,真正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观音山社区的所见所闻,正是目前威宁多举措推进城乡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缩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年来,威宁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多举措加强党在基层的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到工作区域全覆盖、服务群体全覆盖、环境建设全覆盖、部门服务全覆盖,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办事效率,让群众在第一时间聆听到党的声音,并享受“三农”与“扶贫开发”优惠政策,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优化社区布局、强化阵地达标建设。在充分考虑服务人群、覆盖半径、服务站用房相对集中独立等前提下,遵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等原则,建立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站,同步推动社区小广场、停车场、卫生室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改革创新。建立1+X党组织网格化设置模式,把城乡208个社区共划分为976个自管委(网格),在自管委(网格)内设置党的组织,将社区各单位纳入自管委(网格)中,整合社会力量,形成社区驻区单位共驻共建。
构建“四位一体”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模式,设立社区党总支、自管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住宅单元党员中心户四个纵向网格化管理层级,加强社区内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区全覆盖。
开展结对帮扶,86个副科级及以上单位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结成共建对子,参与基层组织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200余名党员与113名基层困难党员和10户特困居民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扶贫助困活动,着力解决贫困党员和群众的生活困难。
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机制,组织6100余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单位党组织每年年初督促本单位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经费保障,推动干事创业。加强党组织工作力量,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社区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组织活动能力强的“一好三强”标准,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成员。
选优配齐社区第一书记。从街道党政班子和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
选好配齐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社区党员干部中选配、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中回请热爱党务、熟悉党务、愿抓党务工作的同志担任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组建社区专职工作者5人以上。
严格落实城市社区服务经费,县财政每年按户籍人口人均10元标准给27个城市社区划拨工作经费约118万元,以每个社区2万元标准划拨农村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按每个社区5万元标准划拨城市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每月3000元标准划拨城乡社区工作者报酬。同时,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结合实际,建立社区干部“考评管理”激励机制,在县财政落实社区干部每月报酬3000元基础上,各街道财政增加不低于500元的考核资金,通过“考评管理”激励机制,部分社区干部月报酬达4500元以上。
强化服务功能,推动便民利民。加大对城乡社区服务站和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力度,指导设置了矛盾化解室(警务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综合防灾减灾室、儿童之家、社会工作室、社区办公室、社会组织活动室、文体活动室、档案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慈善物品保管室及公共卫生间等规范化设置,社区服务站户外只悬挂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有“中国社区”统一标识的社区服务站标牌,室内只悬挂各功能室标牌,进一步精简了社区机构多、挂牌多等服务管理任务,使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强化制度建设,推动规范有序。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共同制定下发了《威宁自治县推进村(社区)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案》《威宁自治县推进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社区提供服务的项目和业务,其余项目不再承接。
建立社区党组织“星级管理”考评机制,通过量化评星、动态降星、进位争星方式,对被考评为“好、中、差”的社区党组织,对应授予“五星、三星、一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建立社区党员“积分管理”考评机制,以一年为一个积分周期,每名党员每周期初始基础分为100分,通过党员认岗、支部定岗、积分明岗方式,有效破解党员无权管事、无岗履责、无需理事等难题,唤醒了社区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促使发挥作用。
据了解,目前各乡镇(街道)共建成城乡社区208个,其中城市社区27个,农村社区18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