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9-20

石门“闯关”(上接1版)

作者: 时间:2018-09-20 阅读:196


 (上接1版)
  如今,团结村实现了水、电、路基本全覆盖,完成了13公里的通组路建设和大部分危房改造,实现人均收入7360元。村民罗仕勇养了30多箱蜜蜂,实现年收入3万元,大家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曾经偏远的团结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气,渐渐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
  “目前,石门乡已修建改造各类道路300余公里,在全县率先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全面完成。”石门乡党委副书记梁连成说。
 
“闯关”必答题三:和谐乡风吹开振兴之路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三八三五七……”  夜色降临,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生态的小广场上,孩子们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着儿歌。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照着靓丽的村庄,干净整洁、舒适宜居。
  然而在几年前,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的脏乱差是“出名”的。“家家户户杂乱无章,苍蝇在居室共舞,牛羊与粪便齐飞。特别是稀泥巴汤汤,双脚直接伸不出去。”这是新营苗寨群众曾经不堪回首的记忆。
  为了治理脏乱差现象,石门乡利用农民讲习所平台给群众讲课,召开群众会宣传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性,建立村规民约约束群众不乱扔乱放,还在村里推行环境卫生星级评定,给做得好的村民家挂起流动红旗。
  “牛粪堆在马路上,影响环境,必须铲了。”9月14日早晨,石门乡新合村通组公路上,成群结队的牛羊走过,后面放牧的马正全紧跟着,只见他左手拿着小铲子,右手拿着小木棒,弯着腰用木棒把路上的粪赶在铲子上,顺手将粪抛进了旁边的土地里做肥料。
  由于新合村四组的村民几乎以养殖为主,每天放牧的牛羊都要从公路上进出三四趟,导致路上铺满了牛羊的粪便,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雨天,路上的粪便更是让行人难以下脚。
  在实施农村卫生专项整治中,石门乡新合村率先实行放牧自带铲子将牲畜粪便铲除。马正全积极响应全村的号召,每天勤带铲子,做到牛在前面走,人在后面铲。
  一系列乡村治理组合拳,石门乡村容村貌有了改变,曾经“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农村乱象如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和谐美丽的村庄面貌。
  村庄整洁了,石门乡开始注重乡村文化建设,让和谐乡风吹开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石门乡年丰村文化广场,不时有村民在闲暇散步,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形成一个集健身、休闲、学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平台。全长20米的年丰村法治文化长廊,不仅成为了村民休息学法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向广大村民展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 
  此外,石门乡还专门开辟了宣传石门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每周及时更新微漫画、微视频、微音乐等栏目,选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题材,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宣传形式,以大家更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让老百姓在看漫画、看视频、听音乐的时候就能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
  “目前,石门乡全覆盖新建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12个,配套12个村级文化小广场、配套10个村级卫生室,实现了自然村寨通广播,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马仲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