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9-21

路总是向前的

作者:孔维越 时间:2018-09-21 阅读:323


   从这里走出去,是一段刚填筑起来的路基。前几天,我还参与了路槽交验,过几天铺混凝土水稳层,接下来就摊铺沥青,一道工序接着一道工序推进,再过几个月,一条十八米宽的公路即将从崇山峻岭间修好了。对于一个点滴参与修路的人来说,一条路的建成不知除了普遍的社会意义对个人而言还意味着什么。
  晚上吃完饭,走出院坝的大门,几个人无所事事地沿着路基走,一辆辆车从身旁交错而过,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路况变得越来越通畅和舒适了。我总会想,等路面基础工程做完,安装好交安设施,绿化带种上植被,这条路真的就畅安舒美了。
  每次这样想时,心里就开始细数着工程完工的日子。等施工结束,路交工验收完,来这里的工作算是完成了。那个时候,每一个参与公路建设的人都会离开这里。离开以后,我还会重复走在这条路上吗?
  显然不会。离开这里我可能很多年也不再从此经过。有些路开始的时候反反复复地走,哪一天真的离开了也就很少走了,而走在这条路上的将是更多的人。
  当然,不再走同一条路对每个人来说意义有所不同。有的人是因为一条路越来越不好走,或者是行不通,于是就不走了,只能重新走上一条熟悉抑或是更顺畅的路。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由于这条路是新建,路线经过的地方山高谷深,荆棘丛生,沟沟洼洼的,实在无法通行,很少有人从此路过。时至今日,沟壑间已有高桥,坡坡岭岭间已有宽阔的路基,逐渐实现天堑变通途。等公路建成通车了,路上的车辆就可以浩浩荡荡地疾驰在山野间了。
  沿着路走几公里,再沿着原路返回来。每天在路上的重复,于是就困守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活是单调的。我总以为自己是属于安静的人,后来在一个连续下大雪的日子,电停了几天,网也没有了,我点着蜡烛在宿舍里看书,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人天生就是属于城市的。那句话在那一刻瞬间契合了心里的某种念想,原来我也想生活在热闹中的。我顿时就走出门,站到雪地里,仍飞舞的雪花落下来,哈着热气,用脚使劲踢飞乱雪。
  那一刻,本来想跑到雪地里倒下去躺一会儿,望着笼罩不下来的夜幕呐喊几声。可听到我走动的声音,身后的狗用爪子扑打着笼子,大声地撕咬着,我回头看着关在笼子里的狗非常兴奋。突然觉得自己有点不像话,在这种飘雪的晚上不该惹出犬吠咬破寂静的夜。我安静地站在雪中看着它,它也示好般地摇摇尾巴,摇头摆脑地望着我。一切又慢慢回归平静,只能听到雪花簌簌地下,落在我的头发上衣领上,顿时觉得站在雪中任雪落下来心情是那么畅快。
  我走到院墙边看着外面的路上,没有车辆经过,更没有一个人影,只是寂静的雪夜。面对这样一个荒郊野岭的地方,没有城市的车马喧嚣和人声沸腾,我不得不安静下来。当想到这些,我感受到这个下雪天的天气已经零下几度了,在这样的夜晚,雪中走动着似乎比坐在屋内别有一番景致。
  地上的雪已堆厚,山野远近都是一片白茫茫。外面正在施工的路基也被雪覆盖了,自从堆雪的那天算起,我也有好几天没有走出院门了。在大雪降临的前些日子,工地上就已无法施工,工人们都回家了。在这种下大雪的夜晚就该呆在家里,换上厚实的衣服,把火炉烧旺了,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火,喝茶,看电视。而这个时候,炉子里的火已经封了,手机几天没电了,看书也只是看着文字,字里传达的信息好几次毫无预感地终止,传达不到大脑的意识里。只是人裹在被子里,既不是枯坐,也没能好好地躺着,冷得蜷缩成一团。只有走出来在雪中走走,感受大雪封山,万物归于阒寂。
  有雪凝的日子不仅觉得冷气侵蚀着身体的肌肤,愈来愈紧逼的寒气不分昼夜地吹,水管前些天就被凝冻,烧水洗漱的热水器也用不了。于是,我们二十多个人只有用茶壶在火炉上烧水洗漱,一个一个地轮流着等待水烧热洗漱。每一天都在等待天气转暖,等待积雪融化,等待水管解冻。在无数个等待的日子里,日子终究是慢慢地就没了,那是一段无法追溯的消逝。如果人世间有什么可以记录人的印记,那又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走过的路,可我走过的路有些被覆盖了。当新的路铺筑成坦途的时候,曾经走过的路都被新修的路基覆盖了,变成一条宽敞,舒适,绿色,畅通的公路。
  大概也如此,每一段路都是一段旅程,只是这段路程走过了就不想去回顾了。
  很多次总有人跟我说,你在那生活清净,没有什么干扰,工作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写点东西。当我去一个热闹的地方时我也想是有很多值得去记录的事,可再次回到此地时,我感受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工地生活罢了。而记录的生活最怕的是被平常淹没,找不到一丝涟漪驱使自己去想写点什么。很多时候,当我有空了还是喜欢做一个读者,翻阅几本书,看过了就看过了,也就一个过程,如此简单,不必纷繁。
  当一个人回到人群中,才会在不同的视角中反观自己,也才会忽略生活中不可兼顾的细节。我也常想,人也许真的是属于城市,城市不仅仅是建筑的构造物,它也许代表了一个人可观可感的多面性触碰,感知世界的丰盈会使你面对不同的路口,走走停停中也有很多感触。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生活你就不想表达什么,觉得每一次表达都在被观看,在有限的磁场效应中,被观看的生活本来就不属于个人,换一种说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把生活中的点滴向外界呈现。
  有一天终究会从自己参与修建的路上步入另一段人生轨迹。由于所学专业原因,我可能再也不会有类似于这样的一段经历。不过,人都是被生活打磨着往前走的,当离开了,再次回顾这段过往时也许有感慨,也会在热闹中怀旧。只不过,那个时候心境不同了。站在热闹中回首那些反复行走在路上的日子,可能想起的都是记忆里过滤了的,就像此时再去回忆曾经的某段经历,它都远远地停靠在某段记忆中,不管是美好与无奈,想起来也不过是莞尔一笑,毕竟我想我一直是向前的,不需要再重复走曾经的那段路。
  从这里离开后,我也许哪一天还会途经此地。不过,那时应该是从车上疾驰而过,或许会谈起这段路某年某月之前这里是什么样子,我们在这里修路经历了什么。可是,等到那个时候,即使我有闲情逸致去讲述这段过往,可也仅仅是我脑海里留下的画面。不管倾听者是谁,从我的描述中他了解到多少,那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回首来时路,修路的酸甜苦辣已成往事,建成的路畅通无阻,继续方便更多奔赴远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