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9-25

陈茜:奔走彝寨的女支书

作者:陈武帅 杨梅 时间:2018-09-25 阅读:312



陈茜在走访群众
   2017年9月20日,在县档案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陈茜接到局长的电话,告诉她因组织需要将派她到基层驻村,征求她的意见。
  陈茜说,当时自己也很犹豫,生怕自己工作经验不足,不能适应农村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局长鼓励她说,如果驻村遇到难题,县档案局就是你的娘家。陈茜于是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毅然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云贵乡马街村第一书记。
 
走家串户,摸家底拉家常
 
  初到云贵乡马街村时,大家对这个93年出生的姑娘充满了质疑:“听说是个90后,能干啥呀。呆不了两个月肯定就跑了。”
  的确,毕竟在这之前,陈茜是在县直部门仅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新人”,村民的质疑不无道理,然而就这在一片怀疑声中,年轻的陈茜上岗了……
  通过摸底走访,陈茜掌握了马街村“家底”:有6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人口419户15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2户735人,是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任务极其艰巨。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农村工作,陈茜没有抱怨和退缩,上任伊始就组织驻村工作队开展了挨家挨户的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详细了解每户村民的家庭情况,走村入户进行调研,因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她虚心向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其他队员请教、学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每个贫困户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
  功夫不负苦心人,陈茜务实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村民的肯定,大家对这个90后“第一书记”开始刮目相看。
 
狠抓党建,强基础促脱贫
 
  作为“第一书记”,抓好党建工作,带好党员队伍,筑牢马街村党建基础是首要任务。陈茜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随时掌握上级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个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陈茜还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党员进行座谈,就马街村党的建设、“组组通”公路的修建、产业结构调整、贫困户脱贫致富等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陈茜发现村里对档案还不太重视,管理也不够规范。为此,她专门找支书商量召开了一个规范村级档案的专题会议,并邀请了县档案局局长范荣举到村活动室举办了培训会,向大家培训了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整理办法等。
  通过培训,村两委对档案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陈茜的指导下,开始着手整理马街村精准扶贫档案。陈茜积极向“娘家”县档案局争取到档案盒、档案柜等。
  2017年农历10月初一,马街村举办彝族年活动经费不足,陈茜向单位领导请示后,立即获得县档案局5000元赞助。在新修建村活动室配套设施中,陈茜向县档案局争取1万元资助解决修建村活动室厕所不足经费。
 
选准产业,拔穷根促脱贫
 
  在走访调研中,陈茜发现基础设施薄弱滞后、自然条件差,最根本问题是村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严重,长期以“争当贫困户”为荣。
  陈茜与村支两委商量决定,扶贫要先扶志,必须激发出村民主动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于是陈茜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一平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讲解“扶贫先扶志”的发展模式,因马街村少数民族居多,采取了“双语宣讲”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入户走访,把上级政策、扶贫资料、扶贫产业宣传资料送到贫困群众手中。
  同时,还注重把宣讲教育、日常引导结合起来,转变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转变贫困的工作中去。
  如何确定贫困村的扶贫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中。马街村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苞谷、马铃薯种植为主,收入低下。陈茜和村“两委”干部、农业辅导员共同商讨,在综合考虑马街村的土壤、气候、温差、市场价等客观因素后,决定在马街村发展猕猴桃种植和辣椒种植。
  但是,产业结构调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老百姓一听说要种植自己之前没有种植过的作物,都有抵触心理和怀疑心理,担心种植不成功怎么办,种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为了获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陈茜带领驻村工作组一一走访劝说,并和收购商签订了辣椒收购的保底价,每市斤以不低于8角的价格收购。看到自己的利益有了保障,村民纷纷表示愿意种植。 
  “驻村一年来,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和第一书记,我将继续坚守驻村岗位,履行好自己第一书记的责任和义务,不负组织所托,不辜负群众期盼。”陈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