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源头绿意浓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10-11 阅读:211
乌江源头绿意浓
——盐仓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记者 李玉荣
深秋时节,站在盐仓镇大坟梁子上举目四望,远处群山莽莽苍苍,绿意盎然,眼前的华山松郁郁葱葱密密丛丛。张口深深呼吸着清新宜人的空气,顿觉心情舒爽无比。
大坟梁子是盐仓镇重要的水源地。山梁周边的盐仓、团结、娱满、邓营、松海等数个村庄和集镇成千上万的人,生产生活用的水,都是大坟梁子山腰流淌出的汩汩清泉水。
可是谁能想到,这样重要的水源地,十多年前,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遍地不是洋芋包谷,就是苦荞红豆。
由于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美好的生态几乎遭到灭顶的破坏。生态破坏后恶化到那个程度,团结村村民蔡定军记忆犹新。
“那时候,只要有一点像样的的地方,都被人家把树砍掉开成地了,不是栽洋芋,就是撒荞麦。加之由于周边小黑煤窑等到处都有,山上的好多树木都被砍去做撑子木,于是茂密的树林渐渐光秃,心疼的是我们村头的几口山泉水先后断流最后消失了。”蔡定军不无遗憾地回忆说。
为了遏制生态恶化,把山还给了树,把树还给了山,2002年,盐仓镇在大坟梁子一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近3000亩。如今,通过十多年的精心抚育,昔日的洋芋地包谷林,摇身一变成为了眼前郁郁葱葱的华山松林。
然而,这只是盐仓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镜头。这样成功的生态建设例子,在盐仓镇还有很多。
盐仓镇兴发村马吃水威宁华山松雨季造林示范点,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站在马吃水,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碧绿。几乎感觉不到多年前,这里是一个生态恶化的地方。
“马吃水看似一个诗意的名字,然而2003年前,这一带生态依然十分脆弱。加之当时土法炼锌炉到处冒烟,给本来脆弱的生态致命一击。风一吹,到处黄沙漫天,害得行人眼睛都睁不开。”兴发村村支书张开亮至今忘却不了。
2003年雨季,盐仓镇在马吃水一带轰轰烈烈地种下了华山松4800亩。如今,同样通过十多年的精心管护,昔日的荒山秃岭,早已是绿树满坡,生态效应日趋显现。
近30十年来,盐仓镇牢牢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一组数据,最能诠释盐仓镇推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14000亩;2003年,实施荒山造林6800亩、人工封山育林17000亩;2004年,实施荒山造林5800亩;2005年,实施荒山造林2800亩; 2015年,实施各类造林 6800亩;2016年,实施荒山造林7000亩;2017年,实施荒山造林5000亩,有效地遏制了石漠化的蔓延。
种树更要管树,精心管护生态才会结硕果。
“哪怕过年,也要坚守岗位;哪怕工资再少,也要坚守这份责任。”护林员李俊说。
李俊告诉记者,他平时每天都要开展护林巡查工作,特别是防火期,24小时严阵以待,确保不发生火灾,确保发生后立即扑灭。
在盐仓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管护中,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李俊这样的护林员,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火灾,偶尔的小火情,也即时得到扑灭。
“多年来,盐仓镇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森林覆盖率已由2015年的52.6%上升到目前的58%。”盐仓镇林业站站长朱大军说。
“今后盐仓镇还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工作力度,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管护力度,让天更蓝些,山更绿些,水更净些,不断书写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画卷。”盐仓镇镇长缪祥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