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3-09

改革试验绘宏图

作者:毕节日报记者 刘靖林 胡晓涛 严 瑾 时间:2012-03-09 阅读:502


改 革 试 验 绘 宏 图
——威宁自治县新一轮改革发展工作综述
■毕节日报记者 刘靖林 胡晓涛 严 瑾 

  初春的威宁,阳光灿烂,草海之滨春光无限。
  矗立在百草坪上的高原风电场,100多米高的“风车”更显高原的高度。
  2011年,一期工程投资23.8亿元的华能风电落户威宁,又为阳光之城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威宁自治县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工程,也是其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1年,威宁自治县紧紧围绕“九条新路子”,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不断探索新经验、新路子、新模式,扎实推进全县新一轮改革发展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有数据为证: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生产总值79.06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4亿元,同比增长120.4%;财政总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60.62%;招商引资签约资金374.5亿元,到位资金78.5亿元,同比增长210.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4174元,同比增长18.53%(同比增加22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068元,同比增长32.68%(同比增加1002元)。
  围绕“三个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威宁县提出全面实施“强农稳县”战略,以“四在农家”破解三农难题,在思想观念更新上实现新突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烟草等特色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着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按照“特色建园、效益建园、生态建园、和谐建园”的理念,围绕“水电风、煤化工,锌铜铁、制造业,烟农畜、园聚集”的产业重点,积极培育十大产业,使煤炭、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力、冶金、建材、能源、民族医药、烤烟复烤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以五里岗工业园、金钟工业园、巴西工业园构成的“一轴两翼”园区经济集群发展和集约发展效应初步形成。
  着力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依托草海旅游核心资源,打造“环草海生态旅游圈”,并围绕“百鸟之都、阳光威宁”发展定位,着力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旅游综合收入大幅提升,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05.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13%,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8亿元,同比增长42.5%。
  扭住“三个营造”,在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积极营造服务到位、办事高效、支持有力的政务环境,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社会环境,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扶商、敬商的良好氛围,在激发社会活力,加快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截至目前,总投资达2.8亿元,预计实现产值4.2亿元的登峰型焦厂第一期已建成投产;总投资达3.2亿元,预计实现产值7.4亿元的金属类企业2家已建成;总投资3.7亿元,计划实现产值7.2亿元的润基水泥厂已于2011年4月23日点火开工;总投资达5亿元的华锐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预计今年中旬可投产;总投资2.5亿元的贵州威宁草海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厂房建设。此外,贵州片仔癀大明中药饮片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为威宁县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添力。
  统筹城乡发展,在“三化同步”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通过实施“强农稳县”战略,以“四在农家”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按照“新型城市、特色小城镇、四在农家”三个载体同步推进的要求,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逐步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依托新型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五里岗、金钟、巴西工业园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产业、烟草产业、特色农业“四大产业”,实施“五个百万”工程,即:10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100万亩马铃薯种薯和鲜薯基地、100万亩蔬菜和中药材基地、100万担优质烟叶基地、100万亩经果林基地。通过实施“工业富县”战略,以工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在园区聚集发展上体现新动作、在发展优势产业上采取新措施、在绿色能源发展上实施新战略的有力手段,实施“项目立县”战略,有力推进了工业化进程。2011年全县实施项目499个、总投资219.6亿元,项目数量比2010年增加46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8家。
  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大幅提升城镇形象。在县城城镇化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改造完善旧城,拓展开发新区,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在特色小城镇建设方面,以县城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推进金钟、迤那、雪山、黑石4个次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幸福小镇建设。2011年开工城市建设项目70个,完成项目投资14亿元。
  完善公共服务,在实现全覆盖的民生保障机制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大力实施危房改造、推动“四在农家”项目建设。2011年推进全省农村危旧房改造“整县推进”项目试点,启动“四在农家”建设67454户、竣工62857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55597户、竣工51755户、搬迁入住48928户,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低保、养老、就业“四项保障制度”和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五个公共服务体系”,使民生问题不断解决,农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