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0-16

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

作者:岳刚 时间:2018-10-16 阅读:222


 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
——人民银行威宁支行扶贫记
记者 岳 刚


  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威宁支行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的宗旨,引领金融系统以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为金融扶贫工作的总揽,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项目库、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措施,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金融扶贫工作的新高潮,取得了一定扶贫实效。
  金融扶贫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事,为把金融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人行威宁支行围绕金融扶贫核心工作,聚焦“精准”二字,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县创建的牵头职责,紧紧围绕马铃薯、苹果、中药材、冷凉蔬菜等主导产业,推动建立完善创建机制和风险补偿、担保、贴息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
  精准突破,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示范县创建工作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威宁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扶贫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农牧局、发改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民银行及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组织协调工作。人行威宁支行牵头制定《威宁县金融支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县创建方案》,明确创建重点及各单位职责、完成时限等具体要求。
  截至目前,人行威宁支行推动设立了“三膜”马铃薯产业风险补偿基金700万元、“特惠贷”1500万元和“惠农易贷”风险补偿基金200万元。
  精准识别,多部门联动建立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扶贫项目库。人行威宁支行主导构建了包含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在内的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融资需求项目库。
  截至目前,入库企业5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户、市级31户、县级26户,实现马铃薯、苹果、党参、苦荞等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全覆盖,融资需求13.38亿元,已融资13.17亿元。重点推进5个马铃薯项目,覆盖贫困农户4300多户;苹果项目7个,打造迤那至牛棚精品苹果示范带核心区1.03万亩;中药材项目3个,由贵州金菊生态农业公司、山海胡庆堂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主体实施。
  精准创新信贷品种及服务模式,多角度推动信贷投入。人行威宁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5+3”信贷产品及服务模式助推金融支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提高特色产业贷款覆盖率,降低融资成本。“5+3”即创新金土豆、甜心贷、群星贷、普惠小贷、农机贷五种信贷产品和“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村社联建模式苹果种植、“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三膜”马铃薯种植产业链、“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高山冷凉蔬菜种植三种服务模式。
  通过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模式,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65万亩,融资规模5.76亿元,同比增幅40.71%,带动1.8万贫困人口增收;蔬菜种植80万亩(分三季种植),融资规模2.39亿元,同比增幅68.8%,带动0.82万贫困人口增收;苹果种植33万亩,融资规模3.42亿元,同比增幅72.44%,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荞麦种植16万亩,融资规模0.38亿元,同比增幅36.22%,带动0.35万贫困人口增收。
  精准扶持,打造多形式、普惠性的金融扶贫生态环境。人行威宁支行引导金融机构以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乡镇延伸、建立村级普惠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展乡组金融夜校,以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为抓手,全面提升创建县金融服务水平。
  截至8月底,全县建成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为49个,实覆盖全县39个乡镇(街道),建成村集市流动服务站2个,流动服务车10台,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452个,开展金融夜校1961场次,服务农民8.75万人;建成19个信用乡镇、495个信用村、2853个信用组,为23.1万户农户建档,建档面达96.68%;为22.92万户农户评级授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4万户。
  人行威宁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加强与财政、扶贫、农牧等部门对接,解决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瓶颈问题,严格要求各金融机构围绕农业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