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 时间:2018-10-18 阅读:269
五里岗街道党工委书记 朱锦锋〉〉〉〉
现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试验区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到铜仁江口县、碧江区的考察学习和五里岗街道的具体实际,主要谈谈自己对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看法。
五里岗街道作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三年将有6万余人搬迁入住,人口剧增,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目前,移民搬迁后的困惑主要体现为“七个不适应”:心理不适应,需要疏导;习惯不适应,需要培养;技能不适应,需要培训;就业不适应,需要指导;机制不适应,需要创新;设施不适应,需要改善;管理不适应,需要加强。
通过到碧江区、江口县的学习经验,并结合五里岗实际,我认为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四好四高”目标,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发展、快致富。
一是就业要有好路子,实现搬迁群众收入高。在就业方面,要突出“五个一批”,促就业创业,不断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公益性岗位就业解决一批。坚持“控制总量、适度开发”原则,开发卫生保洁、保安等政府公益性岗位,每年调剂一定指标,配合有关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落实就业。产业带动解决一批。出台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依托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资源优势,优先推荐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劳务输出解决一批。对接“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扶贫,与帮扶城市番禺区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劳务对接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组建电工、家政、建筑等队伍,推荐到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稳定就业。自主创业解决一批。通过将安置点部分铺面优惠租赁、鼓励从事第三产业等方式,促进群众自主创业,自主创办并以吸纳其他搬迁群众就业为主的微型企业,优先享受扶持贷款政策。园区建筑工地解决一批。由建设部门牵头,园区周边建筑工地用工优先考虑搬迁群众。
二是培训要有好办法,实现搬迁群众素质高。开展日常生活技能的培训。由后扶公司、社区统筹安排,采取现场培训、逢会培训等办法,对搬迁群众乘坐电梯、家电使用等日常生活技能进行培训,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培训。宣传、科教部门、群团组织、安置街道要立足搬迁群众实际,通过培训班、群众会等方式,定期开展以生活习惯、文明新风、政策法规、文明行为为内容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搬迁群众过去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争当文明表率和致富能手。开展就业技能的培训。抢抓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机遇,根据搬迁群众需求,开办家政、烹调、缝纫、水电安装等技能培训班,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就业技能。利用企业厂房、车间等现有资源,对即将入企就业的搬迁群众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开展感恩教育培训。通过市民讲习所平台,向搬迁群众大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党的惠民政策,让贫困群众知荣耻、懂感恩,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使群众感恩扶贫教育由“过耳”向“入心”深化。
三是运行要有好机制,实现后扶工作效率高。建好管理机制。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层面,各安置点要成立工作专班,由一名副科级领导牵头,3-5名正式干部配合社区干部参与管理,由副科级领导兼任支部书记。或者把几个安置点区域单独成立一个街道办进行管理。社区的管理层面,每个社区应按7-9名名额配备社区干部,社区干部在搬迁群众中海选,必要时在单位选派1-2名干部参与管理。每个社区应设立警务室,配备辅警5-8名,优先从搬迁户中考虑。建好反哺机制。 后扶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贫困户参与、公司保本微利”的模式,在用电、用水、物业管理和社保、医保等方面出台区别对待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搬迁群众入住成本。同时,可以在农历节日或其他活动期间,拿出部分资金,每户标准100-200元奖励搬迁群众。建好督查机制。注重总结经验,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完善政策,扎实推进工作,积极跟踪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要强化指导协调,及时督导检查后续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全面掌握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问题,并及时呈报县委、政府进行研究决策。建好保障机制。每年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比照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的工资待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楼长(或网格员)补贴待遇。根据安置点人口数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公益性服务。
四是治理要有好举措,实现居民自治水平高。加强网格管理。按照“区域规划、以房管人、重点监控、完善机制”的原则,按100户至150户为单元划分网格,将安置区域内的交通设施、公共场所、消防设施、楼群院落、实有人口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建设警务室,配备必要的治安巡防辅警、警务助理、治安联络员,组建治保会、义务治安巡逻队,打击侵害搬迁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切实提高社区群众参与度、安全感、满意率。加强便民服务。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搬迁群众安置点,设立移民、人社、公安、民政、卫计等部门的便民服务窗口。安置点配套用房集中解决便民超市、小学、幼儿园及管理服务用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标准配备医疗办公场地和必要的科室、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建设关爱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综合性场所,搭建起生活起居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加强民主管理。按照“大事政府办,小事大家协商办,私事居民自己办”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逐步组建以党支部、党小组、楼长、居民代表、业主代表、志愿者为主体的楼(栋)道自治组织,让小区管理从“被动式”向“参与式”转变,从 “无人管事”变成 “人人管事”。
海边街道党工委书记 裴鸿亮〉〉〉〉
海边街道党工委书记 裴鸿亮〉〉〉〉
现就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试验区重要指示精神及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结合到铜仁江口县、碧江区的考察学习和海边街道的具体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加强学习、吃透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组织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干部再次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贵州省委、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等扶贫工作政策举措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重点学好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帮扶、退出机制,吃透精准扶贫关于教育、医疗、住房、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让街道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规范程序,召开好脱贫攻坚相关会议。精准扶贫工作从识别到评审到公示到上报,先后需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乡镇评审会等会议,要严格按照识别对象相关要求,开好相关会议。根据扶贫规划和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制定工作措施,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不错评不漏评。同时,召开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会议、脱贫退出核查评审会议等相关会议,落实好脱贫攻坚相关工作。
强化措施,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围绕“三化三改三治”工作,打好海边街道脱贫攻坚“四场硬仗”,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完善脱贫攻坚工作调度机制和责任机制,强化干部帮扶措施,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制定街道脱贫攻坚作战图和时间表,确保如期实现脱贫,决不拖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后腿。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牢记嘱托、不负期望。下步工作中,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此次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评定标准,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实干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海边街道与全国一道脱贫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