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前进待凯旋
作者:岳刚 时间:2018-10-18 阅读:222
擂鼓前进待凯旋
——羊街镇群沟村脱贫攻坚侧记
记者 岳刚
蝉声隐去,秋雨绵绵,大地一片湿润。
羊街镇群沟村大河边组村民成卫朝一家人正在烤烟地里忙活,挖出烤烟杆,翻土、平地、起垄。他家烤烟已经烘烤销售完毕,现在要抢种秋豌豆,不让土地“偷闲”。
成卫朝是群沟村农村典型的致富带头人,每年都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不断发展并壮大农业产业和养殖业,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成卫朝种植烤烟20余亩,创收10万余元,养牛7头,价值5万余元,加上散种的马铃薯、核桃等,收入可喜。
“今年我种的烤烟不错,细心管理,产量上去了,价格也就上升了。养的牛也很壮(实),这个秋冬季节,所有的土地分别种上绿肥和豌豆,绿肥作牲畜的饲料,还可以肥地;豌豆到了冬春交季就可以卖上个好价钱。割了绿肥就整地种烤烟……”成卫朝说起来一套一套的,经验十足。
近年来,群沟村因地制宜,分别在该村的竹林湾组、大河边组发展烤烟种植,让农民迈上发展致富的快车道。2018年,该村种植烤烟380亩,实现经济创收120余万元。
烟农邓留学更是尝到了种烟的甜头。自家的土地不够种,还向外出务工的村民流转了几十亩地,在烤烟这棵“摇钱树”上赚了不少钱。2016年,他家种烤烟建起了两层宽敞漂亮的小洋楼;2017年,他家种烤烟买了一辆皮卡车;2018年,他家种烤烟收入15万多元,开起了洗车店,招了洗车工人。现在,邓留学的银行卡里还有好几万块钱的存款,准备再流转土地种烤烟。
“社会这么好,要想过上好日子,观念转变是关键,还要勤劳肯干,一年赚它十几万块钱绝对不成问题。”邓留学笑着说。
在群沟村,像邓留学这样靠种烤烟发家致富的人还真不少,成常松、王维德、岳守全……
群沟村地形以山沟为主,土地多为梯田式,但是肥沃,是有名的“油沙地”,不但种烤烟好,种核桃、花椒、辣椒也是生长快,产量高。目前,该村种植核桃8000亩,花椒2300亩,成活率高,长势良好,计划3至5年见成效,实现经济价值。
在群沟村“久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牛棚里,牛群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工人正在为它们而忙碌。据工人小王介绍,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切工作运转正常,半年时间,先后有牛出栏销售,收入可观。该合作社的诞生,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说起国家的扶贫政策,群沟村村民苗族同胞安飞第一个拍手叫好。
多年前,安飞从赫章县铁匠苗族乡嫁到现在的群沟村,丈夫邓广云体单力薄,家境贫寒,一家人一直在贫穷线上苦苦挣扎。虽然穷,但孩子们却很争气,2015年,大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全家人高兴之余,却为了学费愁眉苦脸。于是,村里结合实际情况,将其纳入精准扶贫户,这是安飞一家感受到政府的最大的关怀;2017年,安飞一家又一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对象,等待着住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子。
搬出山沟就能脱贫,这不是在做梦。今年,当安飞双手接过政府交来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房的钥匙时,内心万分激动,她说:“感谢上级政府,我们老百姓不掏一分钱就搬进县城,住上新房子……新家好啊,还有新床、新衣柜……”
2018年,安飞家可真是双喜临门,不但住上了新房子,大女儿又考上了二本,读上了大学。“虽然现在日子过得有点紧,但是娃娃些太争气了,只想读书,不想一辈子做穷人。我们一定会在城里找点小生意做,把娃娃些好好培养读书,好好争口气。”安飞坚定地说。
现在,该村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成信文、罗五五、罗云等正式入住五里岗。据了解,目前有25户搬出入住,另有8户待易地扶贫搬迁房竣工后就可以实现梦想。
教育也是制约群沟村脱贫的一大因素。曾经一度时期,该村别说考取大学生,就连能坚持上完初中的人都寥寥无几,就是因为贫穷,上不起学。而今,群沟村通过宣传发动,村民逐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因此,政府立足实际,有效推进了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工作,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凡是有大学生的家庭,政府都倾力帮扶,让贫困家庭不再因学致贫。
近三年来,群沟村每年都考取不少大学生,坚持按照“培养一个大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原则,真正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让贫困学生上学“不用愁”,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经统计,全村三年来已考取大学生40余人,数量逐年上升。
截止目前,群沟村562户27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未脱贫的还剩50余户。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县的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群策群力,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村每个老百姓不掉脱贫队伍,早日实现致富梦。”村党支部书记成常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