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作者:沈光勇 罗元成 时间:2018-10-22 阅读:328
一桥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写在都香高速威宁段李子沟特大桥双幅贯通成功合拢之际
本报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罗元成

航拍桥面

航拍桥面
10月17日,都香高速威宁段李子沟特大桥经过近1032天的紧张施工后,被誉为“贵州省桥梁制高点”的控制性工程已双幅贯通,全桥成功合拢。
李子沟特大桥横跨观风海镇李子村与箐口村,桥面至谷底高差为156米,桥面最高设计高程为2247.037米,左幅全长1462米,右幅全长1422米,相对最大高差186.7米,目前为贵州境内海拔最高T构桥。
这座贵州海拔最高T构桥对接合拢,双幅贯通,标志着六威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尾声,都香高速威宁段离通车运营的日子越来越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主桥合拢工作已全部完工,各个作业面已经收尾,工人们正在进行桥面施工作业。
据了解,2015年11月以来,承建单位贵州路桥集团抽调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进场组织施工,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面对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项目员工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担当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李子沟特大桥全年凝冻天气50天左右,降雨达800多毫升,一年中6级大风50余天,恶劣的天气情况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实际上项目的有效施工时间才20个月。”贵州路桥六威十五标项目经理林兴说。
李子沟特大桥所处地自然环境较特殊,春、夏、秋季风大、频率高,桥区处最大风速达28米/秒(11级风),全年15%以上时间平均风速在13米/秒至20米/秒之间。全桥施工区域海拔在2300米左右,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气温在-8℃至12℃之间,施工难度在贵州境内极为罕见。
不仅如此,李子沟特大桥在建设中还遭遇了十分特殊的地质困扰,如果工程按传统方式施工,地基孔桩承重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12号与13号桥墩地基的承载力变差,施工也将特别困难,要将孔桩挖到地下很深处才行。
这样一来,不仅桥墩的桩高会变长,还会极大地增加施工的难度和工程成本。为此,项目管理方和工程施工方大胆引入“桩基压浆成孔”技术,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通过在孔桩底部和侧壁压浆,增加桩壁的摩擦力,把原本桩底要承受的压力通过侧面的摩擦力分解掉。这样不仅缩短了桩长和桩径,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有效节约了 6千万元投资。”林兴说。
该桥集高墩、群桩、深基、大跨、长联于一体,主桥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其中第12号主墩距离地面155.5米,跨度为170米。(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