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策法规宣传专栏(五)
作者: 时间:2018-10-26 阅读:474
四个切实:一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二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三是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四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模式: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土地”;统筹就业、就学、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服务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个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 :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一比对: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申请贫困农户进行财政供养、工商登记、房屋、车辆登记等信息进行数据比对,核查其是否存在注册公司,是否有房产、是否拥有车辆等。
两个公示:村民代表评议结果公示、乡镇审核公示。
一公告:县级审定公告。
退出“一公示一公告”:村民小组提出拟脱贫退出贫困户名单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初审认可拟退出贫困户达到当年的退出标准,同时贫困户户主认可退出。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并报乡镇核准,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退出后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并在建档立卡系统中进行标识销号。
一达标:收入达到当年的脱贫标准,(2017年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3335元)。
两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农户不缺粮、能吃饱,有换季衣服,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有换洗衣服,有御寒被褥)
饮水不愁:供水方式可以是集中式供水、自引山泉水、自取进水、自取水窖水、钻取地下水等。小水窖建设规模户均不低于5立方米,备有沉淀池、过滤池,水体保持清洁,积雨面无污染,水窖整体有土壤覆盖,避免阳光直射造成水质变化;取水往返水平距离不超过1公里,垂直距离不超过100米;人均日用水量不低于35公斤(升)
三保障: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
1、义务教育有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
2、基本医疗有保障(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配套衔接的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大病和慢性病实现分类救治)
3、安全住房(经县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评定为A级、B级的为安全住房,不需要改造;经县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评定为C级、D级的为危房,必须进行加固维修和改造,改造后必须达到《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采取集中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具备入住条件,并与农户签了协议、分了房屋、向搬迁对象正式交付住房钥匙,视为达到搬迁入住标准;采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具备入住条件,经核实已搬迁入住,视为达到搬迁入住标准。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
五步工作法: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
脱贫攻坚“五主五包”责任制是指:“五主”是指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包”是指省领导包县、市领导包乡、市县区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户、党员干部包人。
五通四有:通村水泥路(沥青路)、通客运、通生产用电、通宽带及电话、通组公路及连户路是否硬化;有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有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不低于3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四有五覆盖:家庭是否有辍学学生,是否有安全饮水、是否有安全用电、是否有安全住房、是否覆盖就业技能;否覆是盖入户路和院坝是否硬化,是否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是否覆盖医疗救助是否覆盖教育资助。是否覆盖家庭是否有一项以上增收产业扶持等内容。
干部结对帮扶“四访”:一访认门户;二访出思路;三访上措施;四访算收入。
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的、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小康路建设;小康水建设;小康房建设;小康电建设;小康讯建设;小康寨建设。
精准扶贫两个所有:就是2020年全省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落实兜底政策;到2020年全省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
精准扶贫“五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身体是否健康。以“五看识真贫”工作法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找准贫困对象。
入户调查“六看法”:一看房;二看衣和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五看家庭收入稳不稳;六看邻里群众认不认。
精准扶贫两个不掉队:“两个不掉队”就是聚焦所有民族脱贫,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聚焦三片六山地区脱贫,不让一个地区掉队。
54321结对帮扶活动:即厅级领导帮5户,县级领导帮4户,科级领导帮3户,股级领导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
扶贫主体责任(五主五包责任制):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群众主体。省级领导包县,市级领导包乡,县级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
两有户: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
两因户:因学致贫、因病致贫。
两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
两缺户: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
四有人员:有小轿车的家庭、有商品房的家庭、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家庭、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
两率一度:识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
三率一度:综合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以及群众认可度。
综合贫困发生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错退人口、漏评人口三项之和,占申请退出贫困县2014年的农业户籍人口的比重。
漏评率:调查核实的漏评人口数÷抽查村未建档立卡的农业户籍人口数×100%。
错退率:抽样错退人口数÷抽查脱贫人口数×100%。
四场硬仗:以农村“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
七大战役: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
毕节市“113”战略是指:聚焦“创新发展、同步小康”这一目标,突出“大党建”这一统领,围绕“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个重点,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个到村到户到人: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春耕物资备齐到村到户到人、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产销衔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人口数
其中,转移性收入在识别时不纳入核算,脱贫时纳入核算
扶贫就业10+N内容:通过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解决就业一批。积极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安置尚未脱贫且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努力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重点要抓好护校就业一批、护路就业一批、护林就业一批、护医就业一批、护厂就业一批、护河就业一批、护寨就业一批、治安巡防就业一批、养老护理就业一批、其他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就业一批。同时,积极做好基层服务项目招募就业一批、事业单位招聘就业一批、教育培训转移一批、引导鼓励就近就地就业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