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0-29

交河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显成效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10-29 阅读:368


   深秋,走进羊街镇交河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种植基地,试种的果蔬和花卉有的已喜获丰收,有的丰收在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花卉大棚种植基地里有的大棚内菊花含苞欲放,有的薰衣草长势良好,有的工人正忙着采摘菊花苗准备装箱远运广东等地销售.这个昔日的干田坝子,而今“银浪”翻滚。
  这是羊街镇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一个典型,也是恒大倾情帮扶、经营主体用心经营、村两委和贫困户齐心协力结出的硕果。
  交河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设施得益于恒大集团帮扶援建的317个大棚,大棚建好后由贵州臻天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并引进金丰公社和广州文旅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着贫困户试种果蔬和花卉,目前种植基地经营得风生水起。
  通过这半年的努力,交河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也很好地解决了贫困户以往农业产业发展无方、无路、无引路人的脱贫难题。
  据了解,园区以每亩600元的费用给农户流转土地,每年每个大棚拿出700元分红分给贫困户。
  记者走进白菊苗培育大棚,几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菊花苗,摘苗动作一看就非常娴熟。
  这摘苗技术很讲究,一是要精选好苗,二是要把不好和多余的枝桠去掉,让新苗迅速长出来。
  “我在这个花卉基地干活已经有4个多月,才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后来公司手把手的培训我们管理花卉,我们学到了很多技术。在这里每个月能上20多天班,一天能挣70块钱工资。”交河村一组贫困户李翠明一边摘苗一边开心地说。
  花卉基地管理人员韦嘉铭介绍,现在种植的高端花卉,每个大棚每年的效益能达到3.5万元左右,这效益确实可观。
  韦嘉铭给眼前这个培育白菊苗的大棚细细算了一笔账,培育的菊花每年可以摘苗10余次,每个大棚每年能摘苗35万株左右,一株苗的市场价格是1角钱,这样算起来收益却也如韦嘉铭所说,高效农业的效益的确比传统农业种植翻了几翻,这也是高效农业让贫困户极其欢迎的原因。
  正在摘苗的李翠明介绍说,现在是她们在今年里第10次采摘菊花苗。
  发展高效农业,技术管护是最关键的一步,该种植基地打造了一支种植技术过硬的栽培、管护队伍。
  农学博士臧学文介绍说,花卉果蔬种植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选适合种植的环境到选种、育苗、移栽、生长管护等环节都得细心。
  交河村目前试种的第一季果蔬见到了成效,西红柿、辣椒、茄子、水果黄瓜等果蔬销售良好,市场供不应求,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贫困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
  “我们现在的种植模式是‘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做的是前期示范,试种的果蔬大棚这一季平均每亩3个大棚的收益是9000元左右,一年能种3季。在这里管护的技术人员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我们还让贫困户加入到管理团队中来,教他们操作农机、打药、抹芽等管护技术。现在大棚试种已经成功,贫困户也学到了技术,下一步我们将拿出30个大棚让学到技术的3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我们将提供技术指导和收购。”贵州臻天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施辉学如是说。
  “以前我们自己种的蔬菜,产量低,卖不出去就烂在地头。现在合作社种的这个产量高,最主要的是提前和大公司订好,成熟了就摘了运出去卖,不得了!”羊街村龙家院组贫困户杨仲姐感叹道。
  正在基地里开农机的陈向云也是交河村的贫困户,家里有7个孩子,在没来基地务工之前,家里经济很困难,现在在基地学技术务工赚了钱,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听说明年开春将拿10个大棚给他种植果蔬,眼看自己脱贫致富有了希望,陈向云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交河村现代高效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避免了盲目生产,真正做到了“订、产、销”一体化,带动贫困户267户1226人实现增收。
  交河村倾力打造的一体化高效农业样板示范种植基地,借力主体经营公司先进理念,以点带面撬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但带动了农业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还就地解决了贫困户劳务用工,同时让贫困户直接参与高效农业种植,进一步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