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 时间:2018-10-30 阅读:262
金钟镇党委书记 张立俊〉〉〉
现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结合到铜仁市江口县、碧江区考察学习的收获,就如何推进金钟镇脱贫攻坚工作谈谈体会。
在铜仁的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短,但通过考察重新回头审视金钟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提高认识。脱贫攻坚是首要政治任务,统领其他各项工作,而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脱贫攻坚来进行。作为乡镇党委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持续用力、精准用力,真正让脱贫攻坚成为统一意志和集体行动。二是自加压力。脱贫攻坚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人,必须要发挥好干部群众的积极因素。目前,金钟镇还剩920户3883人未脱贫,越到后面贫困程度越深,扶贫难度越大,脱贫任务更艰巨、压力更大。金钟镇只有扎实才能硬气,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和投机念头,迎接第三方评估检查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时间一到自然成的。不但要有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思想准备,更要有挑战极限的拼命精神。三是转变作风。脱贫攻坚是一场重大的社会治理和思想革命。脱贫攻坚工作绝不仅仅是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的工作,更是一场深入人心的思想革命、脱胎换骨的作风建设和影响深远的社会治理。脱贫攻坚的过程是检验干部政治思想、宗旨意识、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的过程,是干部思想、作风、能力提升的重要战场,每一名干部都应深入扶贫第一线,俯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深入贫困群众,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脚上半腿泥,身上一身灰,与帮扶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连心疏导,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攻坚拔寨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持之以恒的毅力,取得脱贫攻坚实效。
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着力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现行扶贫标准,集中力量展开最强攻坚,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有脱贫之法、致富之策,进一步把帮扶措施、帮扶项目搞精准。一是坚持基础设施扶贫“换穷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是扶贫开发的基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提高扶贫综合效益。近年来,金钟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但比照脱贫的标准来看,很多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标准较低,大多处于山大沟深困难地区,投资大、建设难度大。因而,脱贫攻坚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切实规划好贫困乡村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人居环境等项目,全力以赴补短板,利用有限的时间,对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条件差等“瓶颈”制约因素,算清脱贫账,夯实扶贫根基。目前,全镇2018年实施组组通117.315公里,已完成路面开挖102.155公里,完成填隙76.875公里,完成路面铺设14.983公里,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产业扶贫“改穷业”。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脱贫门路。围绕“农业强镇”的目标,按照“夸都河流域发展经果林,上部区域发展冷凉蔬菜,养殖业作为补充”的总体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及规模。加速推进精品蔬菜、经果林产业提质增效,规划种植软籽石榴1万亩、蔬菜5000亩、猕猴桃5000亩、冰糖李1000亩、脆柿1000亩,退耕还林种植花椒5000亩以上,辐射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发展。建立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用好用活利用营养餐助推脱贫攻坚计划,让贫困户种植的产品直接供应学校,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三是坚持搬迁扶贫“挪穷窝”。动员生产生活恶劣区域群众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切实做好搬迁群众后续保障工作,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和需求,组织搬迁户劳动力参与全员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目前,金钟镇已纳入易地扶贫搬迁443户2346人,累计培训569人次,确保搬迁群众有业可就、稳定脱贫,满足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基本要求。四是坚持社会保障“兜穷底”。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痴、呆、傻”贫困户,采取民政救助补助,保障其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等基本生活。目前,纳入低保兜底738户1916人,纳入特困人员分散供养88户90人。
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构建脱贫攻坚工作大格局。一是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拧成一根绳,扭成一股劲,坚决把组织领导、督导衔接、宣传引导坚决落到实处,把脱贫攻坚战任务、目标、考核量化到各个时间节点,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二是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穷则思变的斗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把帮扶与被帮扶变成“大合唱”,而不是“独角戏”,更不大包大揽。三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求,持续深化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切实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积极为群众讲政策、办实事、谋发展,在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四是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明确镇、村两级脱贫攻坚责任,细化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和要求,持续完善扶贫工作调度机制,推进扶贫工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村、帮扶到户,举全镇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报编辑整理)
炉山镇党委书记 禄炳仁〉〉〉
炉山镇党委书记 禄炳仁〉〉〉
现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结合到铜仁市江口县、碧江区考察学习的收获以及炉山镇实际,就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谈谈体会。
参观了铜仁市江口县德旺乡、凯德街道黑岩村、坝梅村中分田组、梵瑞家园移民新村,碧江区工业园区、滑石乡老麻塘村后,在深受教育同时,深感炉山镇差距很大,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一路参观学习后,感觉有四个到位:认识到位。所到之处的干部职工精气神特别足,特别有自信,对本乡、本村、本组的精准扶贫工作特别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并且处处透出一种干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干到位的自豪感。设计到位。摒弃了资料满天飞和公公来说一套、婆婆来说一套,最后让人无所适从的应付式工作方法,结合中央、省的要求,从市的层面设计出一套评定、帮扶、出列的简单易懂易算标准,标准统一了,工作推进就快了。措施到位。提出“一学二访三会四评”精准管理“四步法”,建档立卡“十全”工作机制,“五改一维一化”的建设标准,“四卡合一”公示牌,有米有油、有肉有柜、有衣有被、有床有柜“四有”两不愁标准,“一核多元”党支部工作流程,村村有主导产业的产业扶贫模式。这些措施,便于工作的统一推进。落实到位。江口县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有效的激励问责机制,督查问责严,奖励激励到位。
通过参观学习,结合炉山镇脱贫攻坚工作实际,下步工作中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再一次细化统一标准。一方面,存档印证资料再统一,存放在农户家里、村里、镇里的印证资料统一内容,统一模式。另一方面,达标指标再统一,围绕中心明确和统一必须要达到指标和标准,同时部分标准要简单化、具体化,做到简单明了。二是细化有效的激励问责机制,最大限度调动镇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三是加大村庄整治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出台相关措施,针对群众隐瞒关键信息争当贫困户和胡乱举报等行为,查实后给予训诫等相应制裁。(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