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0-31

“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本报编辑 整理 时间:2018-10-31 阅读:247


 猴场镇党委书记 李顺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并结合到铜仁市江口县、碧江区考察学习的收获,现就如何推进猴场镇脱贫攻坚工作谈谈体会。
  考察过程中,对铜仁市的几点做法感受颇深:一是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铜仁市扶贫工作采取的是领导、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地驻点帮扶。《周书·毕命》曰:“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说的是只要领导带头干,下属就没有不服从的。铜仁市的扶贫工作已然形成头雁效应,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干,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干劲十足。“头雁”先行、“群雁”紧跟、“雁阵”排空,必然势如破竹,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二是创新思维、齐头并进。铜仁市的工作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四卡合一”,将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年度基本信息卡、收入确认公示牌、帮扶工作记录卡统一制作并张榜公示,避免了收入核算不精准、识别不精准等问题。识别精准后,各帮扶单位和部门共同协作、群策群立,在医疗、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使脱贫工作众心齐泰山移,保证了贫困户稳步脱贫。三是村庄整洁、环境舒适。村庄好比一个人,再富有、再漂亮,衣服不整洁、早上不洗脸,也体现不出帅气和漂亮。村庄不卫生、一片狼藉,依然不会有舒适的感觉。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看到了差距,增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我深切感受到,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猴场镇应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要认识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二是要统筹推进村户持续稳定脱贫。要重点加大对脱贫成效不稳定、新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围绕增收、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强化兜底保障力度。持续推动贫弱村产业项目增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实施村庄联合抱团发展优势产业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采摘等特色产业项目,力争每个贫弱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项目。
  三是要着力激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注重培训教育,免费为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帮其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技能。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生产技术。加强小额扶贫信贷供需对接,为更多贫困户自主创业和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贫困户脱贫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和财政贴息,实现“造血式”稳定发展。
  四是加大“三改三化三治”的力度。“三改三化三治”是形象工程,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户人家,若离开了“三改三化三治”,无论再富有显得很贫穷。因此,必须要下大力抓好“三改三化三治”工作。(本报编辑整理)

龙场镇党委书记 禄国旭〉〉〉

  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到铜仁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工作的收获,结合龙场镇实际,谈谈认识和思考。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当前和今后龙场镇都要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行动指南,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新的思想观念、更实的发展招数、更强的工作力度,坚决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学促进、边学边干,当好脱贫攻坚排头兵。到铜仁市江口县和碧江区考察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江口县将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年度基本信息、贫困户年度收入确认公示牌、帮扶工作记录卡等“四卡合一”的公示牌,既能让群众一目了然地了解脱贫政策,也能让群众之间相互进行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还能查看到帮扶人员的帮扶记录,避免帮扶人员弄虚作假,督促帮扶人员认真开展帮扶。回来后,我及时将考察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向班子成员、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进行了传达学习,结合龙场镇实际,积极思考、探索,坚决打赢“四场硬仗”,抓好“五个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提振精神、尽锐出战,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龙场镇是全市16个极贫乡镇之一,是全县6个极贫乡镇之一。2018年将出列6个村脱贫9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镇干部职工提振精神,坚决抓好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尽锐出战,保证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坚决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用好“八要素”,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的思路,做好“一村一品”,强力推进油桃、猕猴桃、核桃、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二是坚决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全力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加快金龙公路主骨架路网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循环路网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争取2018年完成34条51.266公里,启动实施110公里,确保“组组通”公路春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87处农村人饮工程、1处巩固提升工程、3处产业供水工程,计划新建、整治山塘1座,确保到2018年12月底前全面解决所有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全面完成2017年度搬迁199户1098人搬迁入住工作,同步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2018年确保原申报142户780人任务,下半年再次排查搬迁意愿,做到应搬迁尽搬。巩固提升2016年132户720人搬迁成果,确保“一户一人”稳定就业,逐步实现致富。加快搬迁农户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进度,盘活搬迁户“三块地”。四是坚决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逐户核实兑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不因贫失学辍学、不因就学加深贫困程度。逐户严格落实国家健康精准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家庭不因贫看不起病、不因病加深贫困程度。全面开展老旧房、危房和村居环境卫生排查整治,完成757户农村危房“危改”“三改”任务,分期分批实施老旧房修缮,集中整治村居环境卫生,有效解决住房不安全、透风漏雨、村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五是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2017年前脱贫和2018年拟脱贫户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排查工作,继续开展脱贫攻坚“五个专项治理”。
  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
  抓好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同时,长远谋划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威宁精神,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引导全镇干部,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着力实施好“三改三化三治”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整治农村滥办酒席。进一步加强扫黑除恶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本报编辑整理)

二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赵德超〉〉〉

  现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结合到铜仁市江口县、碧江区考察学习的收获,就如何推进二塘镇脱贫攻坚工作谈谈体会。
  在铜仁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认真对照找差距,进一步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回来后,我们认真总结反思,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精准的举措,坚决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这次考察铜仁市,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江口县的“一学二访三会四评”的四步工作法及碧江区的“定学习教育清单、定精准脱贫计划、定干部任务目标、定党员岗位职责、定民主监督路径”五定工作法等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明确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标准,简化了操作程序;明析了贫困村、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程序,将贫困户识别、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第三方评估检查等程序标准统一印制等成功经验。
  针对二塘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摸清底数。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对1140户5210人进行全面排查,摸清贫困户家庭人口基本信息,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从基础设施水、电、路、房、讯、寨、产业等布局,基本医疗、教育资助、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入手,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二是根据摸底排查结果,尽早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产业发展水、电、路、房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力度落实“四重医疗”保障,认真排查教育资助情况。三是组织干部职工以村民组为单位,全面排查非贫困户,进一步对错评、漏评户再清理、再登记并进行帮扶,为2020年全面过关打实、打牢基础。(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