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0-31

“搬新家了!”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10-31 阅读:240


 “搬新家了!”
——贫困户彭明军家的搬迁生活
记者 马召凤


韩玉米在新家里整理房间

  “搬新家了!”随着一声吆喝,韩玉米夫妇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新家搬迁。
  一年前,当韩玉米、彭明军夫妇在沿海城市的工厂流水线上汗流浃背的时候,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年后,他们却告别了在外打工的日子,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
  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是以9月15号为分水岭的。那一天,龙场镇津海村的贫困户彭明军终于搬进了新家。从津海村的老家到五里岗阳光新城的新家,彭明军一家人花费了四个多小时。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了从家里走到通村路这段距离上,爬坡上坎,一段三公里多的陡峭山路成了他们一家多年来走不出大山的桎梏,也最终成了他们搬出大山的动力。
  临近中午的时候,彭明军一家人终于到了县城的新家。从老家到新家,除了一些老照片、旧衣服之类的东西,彭明军一家啥也没带。老家的东西太老了,在开裂破旧的老房子里,旧家具和旧房子能够和谐地摆放。而一旦到了新家,旧家具就像一个穿越到现代的远古之人,格格不入,因此,当彭明军永远地锁上了老房子的锁时,透过窗户还能看到房间里发黑的木柜、电视机等家具。
  “当然,新家里,啥都有。”这也是彭明军能够放弃旧家具的重大原因。新搬的家里啥都不缺,桌椅板凳、沙发、木床、窗帘……一应俱全,彭明军一家人拿来钥匙打开门就能够开启全新的生活。对于彭明军一家来说,这种全新的东西甚至让他觉得不习惯。自己没有花一分钱就住进了崭新明亮的大房子,这总让他有一种“房子是别人家的”感觉。
  搬到新家的第二天,彭明军一家就去了附近的菜市场,买了新鲜的肉和蔬菜,在新家里做了第一顿饭。直到妻子韩玉米叮叮当当收拾碗筷的声音和几个孩子开始在沙发上打打闹闹的声音弥漫在屋子里,彭明军才踏实地感觉到了新家的生活气息。
  走进彭明军的家是在一个十月小阳春的日子里。女主人彭玉米正在家中收拾房间,拖地、洗碗、整理床铺,这位忙进忙出的女主人忙的满头细汗。两个分别读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在客厅里打打闹闹,她一边洗碗一边对着在客厅做作业的两个孩子说“快点做作业,不然赶不上别人了。” 水槽里各种碗筷碰撞的叮当声传递出了浓浓的生活味。
  对于这对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新生活的开启不仅是从旧家搬到新家,辞别大山走进城市,更是三个孩子从旧的学校转到新的学校。孩子是夫妇俩最大的牵挂,孩子稳定了,他们才能安心生活。
  原本以为需要两夫妻四处托关系找人才能解决的孩子读书问题很快得到落实。大的两个男孩子很快落实在了九三中学上课,最小的女儿进了当地的幼儿园。
  彭明军一开始还担忧孩子很难融入新环境,孩子读书之后,夫妻俩又去过几次学校,远远看着几个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间和同学们渐渐打成一片,这才逐渐放下心来。彭明军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似乎比他们夫妻俩还快。
  对于彭明军和韩玉米来说,融入这个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不是有没有房子,而是有没有一份能够维持一家人生活的工作。
  当然这份工作并不好找。几天奔走之后,韩玉米干脆到市场上买了一套家具,就在小区内摆起了小摊。炸洋芋、卖点零食维持生活。家是新的,房子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告别土地,夫妻两第一次做生意。
  “一天也就百来块,或许以后会多点。”在阳光新城的小区内,部分绿化和房屋装修还未完成,由此,每天都有大批工人在在小区内上班,这为韩玉米的小摊提供了比较多的客源。她家就在二楼,没人买东西的时候,韩玉米就到楼上收拾收拾房间。而丈夫彭明军则在各个工厂打听着准备找一份更为合适的工作。
  “最早的搬迁房那边已经建好了菜市场,有老乡都在那边摆摊卖菜了。”彭明军表示,目前,小区内还没有菜市场,自己也不会闲着,就先到附近工地找个合适的工做做,等到小区基础配套都差不多了,也准备去做点别的生意。
  而现在,金秋十月,彭明军一家正在新家开始着新生活,妻子在拖地,孩子在做作业,彭明军刚从外面找工作回来,难得坐下来刷着微信。在这样一个100平米的新房子里,这一家人开始着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