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满枝幸福来
作者:杨静 孙华超 时间:2018-11-01 阅读:248
金果满枝幸福来
——牛棚镇响水村村支书李朝文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致富小记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孙华超

果农正在采收苹果
金秋时节,牛棚镇响水村苹果迎来了采摘最佳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在为采收苹果而忙碌着,脸上充满了丰收的笑容。
近年来,响水村在村支书李朝文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苹果产业,苹果产业逐渐成为了该村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从零星种植到变成致富产业
提起响水村的苹果,给人的印象是具有皮薄肉脆、清脆爽口、色鲜个大等独特的品质,加上响水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今,苹果产业已成为响水村百姓增收的“致富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响水村的苹果早在2009年就有村民种植。当时由政府引导、农牧局提供200亩苹果苗,让老百姓自己零星种植。2013年,牛棚镇大力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还引进了中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响水村的苹果产业进行了经营管理,把该村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中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了4年,响水村的苹果产业渐渐有了起色,今年2月份,该村在村支书李朝文的带领下,进一步将苹果产业发展壮大。
“说实话,以前看着自家门前这么大一片果园没有管理好,真的觉得怪可惜。如今经过大家精心打理,响水村苹果有了很大起色,成了大家的‘发财果’。”李朝文笑着说。
从李朝文的言语中能看得出,他对响水村的苹果产业充满了信心,他将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一条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苹果产业效益初显带动百姓致富
在李朝文的带领下,响水村的苹果产业有了很大起色。村民们的脸上一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家家户户都争着种植苹果。
“拓展苹果种植面积,带动百姓脱贫致富。”李朝文很久以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一直在书本和网络上学习苹果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技术,还亲自到各个地方去观摩学习苹果种植和管理经验。
响水村共有291户1340人,其中贫困户为52户205人,如今在李朝文的带领下,响水村因地制宜种植苹果1800亩,目前已挂果苹果产业带动了该村22户86人脱贫摘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朝文不仅是响水村的村支书,还是该村的产业种植大户。今年,他不仅种植了32亩苹果,还种植了烤烟20亩、辣椒10余亩,年收入达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干劲十足,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发展壮大了苹果产业,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32岁的李景德,是响水村除了李朝文之外的种植大户,如今他种植的10多亩苹果受益也不错。他告诉记者,按照每亩苹果收入8000元来算的话,今年他的10多亩苹果收入至少在8万元以上。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我相信全村所有的老百姓通过发展苹果产业都能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李朝文充满信心地说。
如今,响水村的苹果产业效益初显,为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打造精品苹果托起百姓致富梦
如今,在响水村的苹果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丫,煞是惹人喜爱。这红彤彤的苹果成了响水村百姓增收的“致富果”。
据李朝文介绍,基地里种植的苹果全部使用沼气池农家肥浇灌,从不使用除草剂,苹果不仅又大又红,而且生态绿色无污染,很受外来消费青睐。但他却担心找不到懂货的商家,白白浪费了这些优质苹果。
“今年,我们种的苹果被昭通市收购商以1.5元每市斤的价格全部订单收购。实际上,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相比较雪山、黑石等地的苹果来说,我们的苹果质量也不差,这个价格只能作为前期的探索价。”李朝文介绍说。
近几年来,李朝文不断地抽时间带领村里的部分村民到各大交易市场去考察,从苹果大小、质量、成色、价格等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一心想打造出属于响水村独有的苹果品牌,让响水村的绿色苹果真正成为品牌,并推往各大销售市场。
“产业兴了,生态美了,农村才能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李朝文在向记者介绍响水村的苹果时总会不停地说着这句话。李朝文坚信,只要打造出属于响水村的精品苹果,就不愁销出去,响水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梦就不在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