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1-05

悠悠金秋药飘香

作者:夏超 时间:2018-11-05 阅读:271


 悠悠金秋药飘香
——威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脱贫致富小记
记者 夏超
 
  春种一株苗,金秋药飘香。
  近年来,威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条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适合当地百姓的支柱型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通过发展35万亩中药材产业,为当地老百姓开辟了一条依靠中药材产业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龙场镇克沟村:
     荒山变“药山”
 
  深秋时节,梅花山麓下的龙场镇克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到处弥漫着药材的清香气味,正在基地里忙着采挖药材的药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年,克沟村种植的880亩中药材便喜获丰收。350亩一枝红花、400亩附子、80亩木香、50亩丹参,让该村13户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变成现实。
  “我们村是第一年试种中药材,一枝红花一亩地测产下来能采挖2000斤左右,市场价4元钱一斤,亩产值在8000元左右;附子一亩也能采挖2000斤左右,3元钱每斤的市场价格,平均亩产值6000元左右,种中药材比种玉米洋芋划算很多。”在中药材基地,克沟村支书耿继林给种植的中药材细致算了一笔帐。
  今年年初,克沟村成立了威宁天之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打通了市场销售渠道后,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将村里贫瘠的坡耕地和荒山利用起来种植中药材,部分土地以每亩400元、300元不等的流转费向农户流转过来,在种植管护技术上进行统一指导,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耿继林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种植了30亩一枝红花和附子,眼看丰收了,耿继林很是开心。
  “今年的中药材试种很成功,很多老板抢着要,明年我们会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亩,让更多的农户和贫困户参与种植中药材,这样克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更有信心了!”耿继林说。
 
   二塘镇艾家坪社区:
    规模化种植带动贫困户致富
 
  时下,二塘镇艾家坪社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20来个药农戴着手套,正在基地里忙着采收成熟的中草药。
  龚厚元是艾家坪社区的药农,通过在基地务工,今春以来,龚厚元挣到了17000多元。龚厚元还把家里的4亩地流转给了中药材基地,不投入一分钱就获得了2400元的收入。
  “以前种包谷洋芋,下了大力气却只取得很少的收入,越种越寒心,现在有了药材基地,流转了土地,也有了就业平台打工挣钱,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还能按时领到工资,我觉得日子充实多了。”龚厚元笑着说。
  据艾家坪社区支书唐胜超介绍,通过种植中药材,动员贫困户参与进来,让群众在基地里面务工,目前该社区在产业扶贫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的认同感很高。
  唐胜超介绍,刚开始计划种植时,需要土地,需要引进公司,更需要贫困群众的参与,还要考虑到权衡好各方的利益分配。为此,唐胜超带着社区“两委”向群众做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想尽一切办法,最终村民们有的出土地,有的主动要求学习技术,纷纷加入中药材种植。
  “我们进行中药材种植,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大家都会算经济账,只要是靠谱的产业,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有销售门路,能赚钱致富,我们的群众都不会畏首畏尾……”唐胜超自豪地说。
  据了解,2017年,艾家坪社区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种植草乌、白芨、半夏、黄精等中药材500亩,净赚200多万元,分红时参与入股的每户贫困户分到1000多元,70多户贫困实现脱贫。
  今年,艾家坪社区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带动了100余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并解决了当地10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兔街镇高原村:
     丹参产业成脱贫“良方”
 
  深秋的兔街镇高原村,秋意浓浓。高原村一组1000多亩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丹参已接近成熟,村民们在基地里进行田间管理,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高原村的千亩丹参种植,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我家的6亩丹参今年采摘的花卖了4400多元,听村支书说一亩丹参管好了可以取得4000元至5000元的收入,这话我现在是相信的。”村民李章英说。
  据了解,高原村一组的土壤及资源优势最有利于发展丹参产业,高原村“两委”在多番考察和反复调研后,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在村上成立“高原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盘州中药材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发展丹参产业合作协议,建设1000亩丹参育苗基地。
  据村支书王显能介绍,今年的1000亩丹参至少有400万元的收入。丹参有“保护价”,如果市场价高则按市场价进行收购,且种植前先赊苗给农户种植,农户减少成本时又有更多的赚钱空间,有效助推了丹参产业的发展。
  “今年3月份开始引进种苗进行种植后,我们多次组织种植的群众外出和主动学习丹参种植管理技术,丹参种植一次性成功。村两委不但提供种苗和种植管理技术指导,还将负责丹参的收购和销售,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王显能说。
  “今年的丹参收成肯定好,待12月份药材采挖售卖完,我们力争把丹参基地扩大到3500亩,建成丹参示范种植3000亩,让全村贫困群众全部融入到这一产业中,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整合,通过‘抱团’发展来实现脱贫。”对于通过发展丹参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王显能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