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1-07

索玛花儿开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11-07 阅读:489


 索玛花儿开
——记板底乡雄鹰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博
记者 陈美群

  眼前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一头干练的短发,身穿休闲装,脚踩运动鞋,手提资料袋,鞋子和裤脚上沾满了泥。
  她,是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3月派驻到板底乡雄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袁博。
  驻村以来的200多个日子里,吃透村情、真抓实干,“五加二、白加黑”是袁博驻村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8个月的驻村帮扶时间里,袁博深入雄鹰村家家户户,踏遍山山水水,与当地的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盛开在雄鹰村的索玛花”。
 
初识彝乡 访贫问苦
 
  雄鹰村,少数民族人口占86.37%。
  民族文化底蕴浓厚,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自然环境恶劣、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生活条件差,这些是雄鹰村给袁博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女生,这样的环境确实让我初来乍到时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背负着党和组织的信任,背负着领导的嘱托和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尽锐出战、发起总攻的阶段,使得自己‘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冲不能退’。”袁博说。
  驻村后,袁博迅速联合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以及自管委主任等对贫困户进行深入走访调研,为全村脱贫致富精准把脉,她访遍了雄鹰村23.06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近300余户贫困户。
  “袁博和驻村工作队带着我们村两委边走访边向村民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倾听百姓疾苦,查找贫困原因,总结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多方联系资源解决困难申请帮扶,她对我们村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真的很优秀。”雄鹰村党支部书记陈兴龙赞扬道。
  雄鹰村的田埂上、院坝里、百姓家,都留下了袁博和工作队队员们的辛勤汗水,村民对她有了信任,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把好贫困脉 对症下药治
 
  “脱贫攻坚就像医生看病,只有心系群众、精准把脉、精准施策才能脱贫。”袁博说。
  找准了制约村民发展的“病症”,袁博和她的同伴们开始“对症下药”。
  袁博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并实施《雄鹰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引导干部共同担责、主动履职。建立完善《雄鹰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推动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村支两委会正常化。
  以党建为指导,助推脱贫攻坚精准实施。袁博牵头成立了雄鹰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任组长,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集中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活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进行流动讲习,为每户张贴自己设计制作的驻村工作队联系卡、发放连心卡,打通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好“四场硬仗”,助力脱贫攻坚。袁博和工作队、村两委一起督促实施村内公路建设28.86公里、317户贫困户院坝硬化、97户贫困户房屋修缮;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户到五里岗安置区;调减玉米种植1050亩,鼓励农户种植仔薯、荞麦、花椒等经济作物1万多亩;推进雄鹰村小学基础设施、村卫生室等建设;督促全村贫困户养老保险、新农合100%覆盖,积极落实危房改造工作,确保百姓“水电路房讯”得到全面保障。
  以党建为保障,争取脱贫攻坚多方援助。袁博帮助雄鹰村找项目补短板谋发展,提交申请争取到广州市对口帮扶资金7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在省医募集爱心捐款40万元用于援助雄鹰村小学和村民救济;向省水利厅申请安全饮水项目资金60万元;与驻村战友一起到深圳英之泰公司为雄鹰村小学争取价值100万元国内先进教育软件和药企价值4万元药品捐赠;争取省医专家在全乡开展“万医下基层”大型义诊活动机会,在村里开展专家上门巡诊活动,并提供后续支持治疗……
  而这些,只是袁博在雄鹰村驻村期间工作的缩影。
  “15年了,一直躺着,心想这辈子都不能站起来了更不要说走路,袁医生两个月前来我家了解了我的病情后,从省医请了专家到家里来给我看病,还给我免费拿了药,吃了两个月的药,现在能走一两公里路了,我心目中真的是有太多的感谢!”雄鹰村三组52岁的贫苦户文忠说起袁博,眼含泪花。
 
彝乡巨变 青春闪光
 
  “每到深夜,我的双腿是停下来了,但脑子停不下来,我总在想雄鹰村接下来该如何利用村内的有限资源搞好发展,让全村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还要争取达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袁博坚定地说。
  现在,雄鹰村3000亩苦、甜荞连片种植的荞花观赏园,已成为产业示范亮点,被称为“云上花海”。借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袁博带领村两委积极探讨荞花旅游产业发展方案,与广州番禺区番发集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得到大力扶持,还被毕节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腾讯旅游授予“向黔一公里”乡村旅游示范点。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雄鹰村逐渐从“后进村”发展转型成“先进村”,村党支部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块乡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2018年,袁博获得了县“百名优秀医生——扶贫榜样”荣誉称号,申报了第六届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敬业奉献模范,入选省直机关“脱贫攻坚最美青春印记”2018年度评选活动”。
  作为一名女干部,袁博上有七旬老人下有9岁孩子需要照顾,妈妈生病住院16天,她仅仅去看望过两次。岁月荏苒、时光飞逝,她在脚下这片贫瘠的彝乡土地上,开展驻村帮扶工作8个月时间,与这里的百姓结下了此生难以割舍的情缘。
  袁博表示:“不改变后进面貌,不撤退;不完成扶贫任务,不脱钩”。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情系群众冷暖;多少回梦里故乡,依旧是美丽彝乡。在袁博和雄鹰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村容整洁、管理规范、设施完备、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