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1-14

一个人架起一座“桥”

作者:何欢 时间:2018-11-14 阅读:408


 一个人架起一座“桥”
——记广州帮扶干部、威宁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杨绍茂
记者 何欢

  2017年开始,番禺区结对帮扶威宁,将全国百强区与国家级贫困县牵联在了一起,一场跨越一千多公里的东西部协作由此展开,正在携手书写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一年多来,广州市输送到威宁的扶贫协作援助资金达3700多万元;奥园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奥博皮具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强企业落地威宁,涉及农业、工业、旅游、商业等多个领域,投资额达30多亿元,提供了2600多个就业岗位,形成了“企业对接、产业互补”的模式,较短时间内在产业扶贫方面初结硕果。
  这一切,与一个人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密不可分——他就是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副镇长选派到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杨绍茂。
 
他是威宁的“推介员”
 
  2017年年初,番禺区结对帮扶威宁,杨绍茂就被选派到威宁挂职。刚到威宁,杨绍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认识威宁、熟悉威宁上,他无数次深入威宁各部门、乡镇(街道)及威宁经开区调研,充分了解威宁县情,为开展帮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深入细致调研,杨绍茂了解到,威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基础性资源”丰富,但总体而言欠开发,而番禺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发展性资源”丰富,如果从番禺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业生产销售企业入驻威宁,将促进两地优势互补,企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助推威宁群众就业脱贫。
  于是,杨绍茂回到番禺区,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拜访箱包、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上。每到一家企业,杨绍茂都不厌其烦、如数家珍地向企业介绍威宁的县情、资源优势,做起了威宁的“推介员”。
  推介期间,正值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企业负责人从杨绍茂的推介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威宁劳动力资源丰富、招商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便决定到威宁投资办厂。
  “听了杨县长对威宁的介绍,就吸引到我们了,我们比较看中威宁的劳动力资源。”戴利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耿楷说,来威宁建工厂是双赢的,既能够响应政府的号召,帮助威宁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也能解决企业招不到工的问题。
  一年多来,杨绍茂多次在威宁和番禺两地之间奔忙,不断把威宁宣传推介给番禺区各家企业,吸引了番禺区一批劳动型密集企业入驻威宁投资兴业。
  一年多来,奥园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奥博皮具有限公司、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广州港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优强企业落地威宁,涉及农业、工业、旅游、商业等多个领域,投资额达30多亿元,目前已提供2600多个就业岗位,形成了“企业对接、产业互补”的模式,有力推动了产业扶贫,促进威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他是企业的“服务员”
 
  番禺区一家家企业入驻威宁后,杨绍茂做起了企业的“服务员”,让这些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促进各个项目快速、顺利落地见效。
  2017年9月,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广州奥园集团决定在威宁投资开发“威宁奥园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首个进入贵州省的奥园项目。
  在杨绍茂的努力协调下,威宁自治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还专门到该项目部为企业办理立项等手续,在县规划、住建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使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就立项开工建设。按照规划,奥园集团将在威宁投资20个亿,打造城市商业标杆,提高威宁的城市品味、城市形象,并将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带来税收上千万元。
  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入驻威宁,注册成立了贵州江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由于蔬菜种植时节不等人,该项目办公用房还没来得及建好,就须入驻威宁。为此,杨绍茂帮助他们协调了临时办公用房,让企业顺利入驻,开始建设基地。
  该公司计划在威宁建设1.5万亩蔬菜核心示范基地,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运营,通过技术服务、订单回收,示范带动15万亩以上蔬菜基地建设。同时建设标准化蔬菜包装箱项目及1000亩大型果菜交易市场,从而助推全县100万亩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2017年8月,入驻威宁经开区的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正在赶工生产时,用电设施突然遭到破坏,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心急火燎的企业负责人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杨绍茂。杨绍茂了解情况后,立即想办法帮助协调解决,马上联系公安机关和经开区管委会,当天问题就得到解决,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
  “杨县长亲切、热心,做事情雷厉风行,又是番禺区选派到威宁挂职的领导,我们各家企业遇到问题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这个‘娘家人’。” 戴利服装厂总经理张树勇说。
  服务好企业落地威宁的同时,杨绍茂也要求各个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扶贫责任,推动扶贫协作工作,带动威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去年春节过后,广州戴利服装有限公司拿出10万元资金慰问贫困户,并开展了针对精准扶贫户的招聘活动,招聘300多人在公司就业。今年8月,广州奥园集团对威宁县盐仓镇极贫村可界村和施家营小学开展结对帮扶,向可界村和施家营小学各捐赠10万元,并联系资助施家营小学几名教师到北京交流学习,同时捐赠5万多元对威宁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杨县长和威宁有关部门为我们进驻威宁投资开发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便利,我们也应该尽一份社会责任,为威宁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威宁奥园广场项目总经理麻洁表示。

他是威宁、番禺两地的“桥梁”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两地必须密切沟通、加强联动,才能推动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帮扶项目落地见效。
  开展扶贫协作以来,杨绍茂一边深入了解威宁需要帮扶的领域,一边到番禺寻求帮扶资源,在番禺与威宁两地间加起了一座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桥梁”,拉近了两地沟通对接密度,促进双方普遍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大力丰富帮扶内容。
  2017年以来,番禺区和威宁几家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开展互访考察,对接帮扶协作工作,制定了双方帮扶工作规划、方案等,找准了最需要帮扶的环节和最佳结合点。番禺区13个镇(街)、企业、机关单位与威宁4个极贫乡镇12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精准对接,签订了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至今,番禺和威宁各级领导干部互访考察达500余人次。
  在杨绍茂的牵线搭桥下,番禺区和威宁自治县领导共同谋划,两地围绕建立对口帮扶组织领导体系、对口帮扶工作着力点和重点、加强农超农企对接、开展人才智力支持、加大社会力量帮扶等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将结对帮扶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杨绍茂在积极引进番禺区企业到威宁投资兴业的同时,还把工作重心倾注到促进两地加强人才交流、劳务协作上。
  2017年至今,番禺区组织部、党校先后帮助威宁培训党政干部135人;番禺区教育局积极帮助威宁培训教师队伍和分管教育副校长,安排骨干教师到番禺区跟岗学习达150多人,番禺区教育局到威宁开展高考备考交流指导工作,全县855名高三级师生参加交流学习;番禺区卫计局帮助威宁培训卫生院院长10人,对威宁有关医院72名骨干医生、护士开展了区域性“三基”“三严”培训考核体系建设探索、实践以及心肺复苏等模块培训;番禺区文广局帮助威宁6名音乐人才到海星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
  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威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两地企业用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和开展劳务输出。目前,两地人社部门共计举办培训班11次,培训群众5270人。威宁就业局还在东莞市和番禺区成立两个劳动服务站,帮助1000多名威宁群众在广东务工就业。
  杨绍茂还积极联系番禺区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开展扶贫协作以来,番禺区残联、石楼镇商会、小谷围商会、番港慈善基金会、洛浦慈善基金会、老友乐团队、贵久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爱心人士多批次到威宁开展扶贫协作工作,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等方面。
  2017年至今,广州市给威宁安排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3310万元,番禺区及所属各街道帮扶威宁财政资金335.28万元,社会各界帮扶资金200多万元,所有帮扶资金均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等。
  今年8月12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率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到威宁考察,对一年多来的帮扶协作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一年多来,杨绍茂立足威宁,以扎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威宁自治县和番禺区之间架起一座密切沟通的“桥梁”,使两地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来自番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威宁,扶贫协作的种子正在威宁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