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斗地 只为铺就一抹新绿
作者:肖良宪 马永坤 时间:2012-03-09 阅读:393
战天斗地 只为铺就一抹新绿
——海拉乡围绕扶贫开发“播种”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田”
“海拉半岛宽又宽,只为生在云上边,世代伴着石头睡,两斗炒面系腰间。”一首民谣把海拉人荒芜、贫瘠的梦境唱得悠久绵长。又是谁,把这个素有“威宁小西藏”之称的海拉真实地改变,用他们最无私、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带领37671名各族儿女战天斗地,只为铺就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一抹新绿。——海拉乡围绕扶贫开发“播种”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田”
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缓
走进海拉,特别是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海元村,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石头似乎在拼命的“疯长”,枯萎的小草,正不断的萎缩和“被吞噬”……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
据悉,海拉乡是我县喀斯特石漠化较复杂、分布面积较大的区域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峡谷地带,牛栏江沿岸面积最大,全乡石漠化面积高达2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9.75%,其中,海元村石漠化面积所占比例在全乡居首位,达15000亩,占该村总面积的83.33%。多年来,乡党委、政府本着“全面防治、综合治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荒山造林、封禁治理等工程,一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石漠化速度虽得以遏制,但收效甚微。造成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滥砍滥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而逐渐形成。石漠化严重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土地干旱导致减产或绝收,形成较严重的贫困现象。
群策群力 誓让山乡“披绿荫”
面对海拉乡石漠化不断蔓延的趋势,早在2010和2011年,省发改委党建扶贫工作队就多次深入海拉乡对石漠化治理工作进行重点考察,决定发动全乡干部群众在海拉乡海元村搞好治理石漠化恶化的首块“试验田”,种植金银花达6万株。据悉,金银花属温带及亚热带植物,抗低温达零下30°C,故又名忍冬花。在3°C以下环境里其生理活动微弱,生长缓慢;在5°C以上的环境里其萌芽抽枝;在16°C以上的环境里其新梢生长快;在20°C左右的环境里其花蕾生长发育快。 喜通风透光、温暖干燥的环境,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生根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为此,海拉乡抢抓机遇,健全机制,成立领导机构,与群众签定协议,确保村民合法权益,并明确相关责任,搞好服务、做好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组织群众精心种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努力营造致富氛围,全方位为金银花种植及管护工作保驾护航。为了确保金银花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海拉乡通过地理环境监测及土壤化验确定先期进行2000株苗试种,在没有准备水车的当口,数百村民主动用自制水车、水袋运水到栽种点浇灌,还把自己家里的水管、发电机、畜力无偿提供出来,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斗志昂扬,认真地一批又一批栽种着金银花。海元村71岁的老党员彭同宝,数年如一日,顶烈日、冒风雪,义务栽种和看护金银花,在当地有口皆碑。当一双粗糙的大手被县委办主任肖良宪紧紧握住的瞬间,他流泪了……哽咽着说:“晚年啰,但我还想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
金银花开烂漫时 海拉萦绕幸福香
近年来,金银花的成功种植是海拉乡实施综合治理石漠化的一大成果,不仅使石漠化蔓延趋势得以有效遏制,还成为该乡经济收入得以大幅提升的标杆。金银花规模成型的种植,可解决为求生计外出打工的家庭妇女务工问题,做到在家种植金银花、不用打工帮人家,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不断增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金银花投入少,见效快,易栽、管理粗放,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截至目前,海元村户均栽培近1850株,待5年丰收后,按最低每年每株收鲜花4公斤,以最低保护价格每公斤5元计算,户均增收37000元,种植6万株金银花苗年纯收入120万元,“种金银、收金银 ”,金银花全身是宝,极具良好的扶贫效应;金银花根系发达,适应性极广,枝条蔓生,叶面积密度大,是固沙、保水保土的最佳之选,极具良好的生态效应;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海,金灿灿,银闪闪,沁人肺腑,心旷神怡,还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该“试验田”的建设,已大大带动全乡连片种植金银花达600亩,到盛产期,预计为群众带来300万元收入。据了解,近年,该乡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惠中草药种植,全乡范围内逐渐形成“一区一品”农业产业格局。看准金银花种植致富这条路后,该乡组织群众积极学习种植技术,力争把金银花变成“金元宝”。当然,面对如此庞大的石漠化区域,仅靠6万株金银花“试验田”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整个海拉乡走上致富路,还需政府的扶持、科学的规划、观念的更新、群众的参与,开展具有能在高原上生长、耐旱、耐寒及能产生高收入的石漠化治理项目,研究出特有的石漠化治理新路子。图为海元村村民在种植金银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