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致富 共奔小康
作者:沈光勇 赵宇 时间:2018-11-22 阅读:200
抱团致富 共奔小康
——威宁探索基层“三级自治”模式速写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赵 宇
走进威宁,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纵横交错,一幢幢靓丽的黔西北民居掩映在林荫里,一个个绿色的蔬菜基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威宁探索建立“村委会+自管委(合作社)+十户一体”村级“三级自治”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坚持用“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威宁采取“三级自治”模式,有效解决了村级管理半径过大、村民小组职能滞后、工作落实不精准、脱贫致富力量单薄等问题,促进了帮扶外力和内生动力的高效对接和有机融合。
“优化组合”抱团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为全面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威宁健全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村民委员会的自管主体作用,创新设置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形成了“村民委员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体系,配套建立“村党支部+自管委党小组+十户一体党员中心户”的村级党组织领导体系,真正做到村事村管、民事民办。
目前,全县628个村(社区)组建“自管委”5454个、“十户一体”2.4万余个。
卯关社区是威宁合力组建“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典型之一。“十户一体”就是10户左右居住相邻、产业发展一致的农户捆绑成一个管理主体。
实行卫生联保、公益联合、诚信联建、治安联防、新风联育、产业共同发展。在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由“自管委”组织实施,组建“十户一体”联产业,把10户左右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愿望相同的农户组建成一个产业主体,根据产业主体意愿,鼓励产业主体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能入股或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特色种植、交通运输、建筑家装、电子商务等产业,实现产业共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每个“十户一体”由1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建设的党员作为户长,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石门乡女姑村张家屋基“自管委”组织151户贫困户以土地和扶持资金参股本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规模为1500亩的蔬菜产业大棚示范基地,参股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1万余元,广大贫困群众热情高涨、脱贫致富信心十足。
在“三级自治”的参与和推动下,全县修正完善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信息约1.3万条。经抽样复核,通过“三级自治”贫困户精准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产业引领”振兴乡村
卯昌举是草海镇卯关社区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之一,也是社区里刚刚组建的早熟马铃薯“十户一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带领社区里30多户人,种植了1000多亩三膜早熟马铃薯,5月上旬全部进入开挖上市期,主要销往贵阳、昆明、广东、广西等地。
看着满地黄澄澄大个头的马铃薯,同属于早熟马铃薯“十户一体”的刘老汉乐呵呵地说:“这么早就能挖,比往年早了40多天,而且亩产还这么高,我种了几十年洋芋,产量最高时一亩也不到2000公斤啊。”
这里的早熟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1万元以上。
社区里“十户一体”早熟马铃薯的30多户村民,靠着早熟马铃薯增收一举脱了贫。
居民卯照林参加的是社区里的荷兰豆种植“十户一体”产业组。
他把自家的10多亩土地流转给基地,自己在基地里管理豌豆种植,一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收入,年底还参加分红。
在收获时节,村民们可在基地采摘豌豆,每天可挣80到120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卯关社区及周边的村民,各分属于社区党支部组建的15个不同的“十户一体”产业组。
目前,卯关社区通过“十户一体”抱团发展,农民年人均增收近6000元。
“绘制蓝图”助力小康
威宁打破地域、 行业、 身份等限制,拓宽选人渠道和范围, 选优配强村(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 全面提升村(居)民委员会在推进村级“三级自治”体系创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建好一支干部队伍、形成一套有效制度、完善一批设施建设、美化一片农村环境、建成一个产业基地、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破除一些陈规陋习、树立一批诚信典范“八个一”要求,全县100%的行政村建立“三级自治”体系,实现小事在“十户一体”内清零、急事在“自管委”内化解、难事在村(居)委会解决,推动乡村治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激活了党建扶贫“一池春水”,充分调动了全县群众脱贫攻坚积极性。
同时,威宁实现产业发展意愿在“十户一体”上征集、产业发展资源在“自管委”上集中、产业发展项目在专业合作组织上捆绑、产业发展规模在村(居)民委员会统筹下壮大,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更进一步。
迤那镇芙蓉王社区党支部按照“方便群众、利于管理”的原则,适当打破村民小组界限,合理划分村民自治区域,建立“自管委”,并明确“自管委”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和村委会指导下工作。
“自管委”成员采用村民海选、党员推荐、自我推荐等方式,把愿干事、品行好、有能力、乐奉献、热心公益的村民选入“自管委”。
该社区组成了个体工商户、烤烟种植户、苹果种植户等体系的“自管委”,由5至7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至2名。
“自管委”以村民“四生”服务(生产、生活、生育、生态)为根本,遵循“一事一议”、民主约定的运行规则,承担本区域内环境卫生治理、公益事业建设、计生金融诚信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治安联防群治、科技文化活动、农业产业发展等7项自管自治工作,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代言人、民主议事主心骨、社会稳定奠基石、乡风文明推动者、勤劳致富领头雁“六项”自治职能。
“三级自治”把散漫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过去的单家独户变为众人拾柴、单打独斗变为兵团作战、你来管我变为自我管理,形成抱团发展、携手小康的命运共同体。
在“三级自治”的推动下,石门乡12个村(社区)均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每年能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900元以上,各村集体经济积累10余万元至100余万元,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威宁正逐步实现抱团发展、共奔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