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辛茹苦育桃李 教海泛舟写人生
作者:杨静 卯升林 时间:2018-11-27 阅读:450
含辛茹苦育桃李 教海泛舟写人生
——访威宁第一小学老师禄珊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卯升林
茫茫教育海洋中,她只是沧海一粟;诸多教育名师里,她只是普通一员。她就是威宁第一小学老师禄珊。
20年前,禄珊带着“做幸福教师”的追求,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含辛茹苦育桃李,教海泛舟写人生”的教学生涯。为此,她倾注了爱心与执着,激情与智慧,收获了经验与成绩。
用心执教20余年
禄珊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20余年中,不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还成为同事和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禄珊老师给我的感觉是特别的和蔼可亲、多才多艺,我们都非常喜欢禄珊老师,她是我生活、学习的好榜样。” 该校五年级(7)班学生钱宸琅越在谈到禄珊时,满脸抑制不住的笑容。她告诉记者,禄珊给了她很多的帮助,禄珊是她心中最尊敬、最敬佩的好老师。
2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她把爱化作涓涓细流渗入孩子们的心田,她牢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为了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习惯,她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开展了“弯弯腰”活动,主动弯腰拾捡纸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净化了校园。并且要求每位教师以身作则,带领少先队大队委做好值日工作,她成为学校永远的值日生,始终用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群可爱的孩子。
“真诚、善良、和蔼可亲,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她更像一位邻家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在学校,只要她发现卫生区、教室里有纸屑、果皮时,她总是悄然无声的弯腰拾起,发现哪儿桌椅不整齐就亲自调整好,久而久之我们也受到禄老师的影响。”该校五年级(7)班学生邓楚凡笑着说。
20年来,禄姗担任过学校四年的大队辅导员和两年的全县少先队副总辅导员。她对学校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的,她的工作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工作,还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用情编排优美大课间
每天早上10点30分,威宁一小操场上总会很热闹。孩子们从教室中有序的走到操场上,开始每天必不可少的大课间活动。
站在教学楼最高处,可以看见孩子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而变成蓝色,时而变成红色,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使阳光体育的精髓如同春光,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蓬蓬勃勃、洋洋洒洒。
这些节奏鲜明,动作舒展,观赏性高的大课间体操正是禄珊带领学生自编自创,不断努力出的结果。
“由于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每个版块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每天必须分版块对学生进行训练,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作出这么好的大课间体操来。”为了排练好大课间,禄珊花费了很多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
“禄老师排练的大课间算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不仅创新而且优美,学生们都很喜欢,甚至还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该校副校长刘惠对禄珊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用爱守护留守儿童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
禄珊除了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她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这些孩子很可怜,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比起别的孩子来说,他们缺少亲情的滋润,所以这些留守儿童会感觉到非常孤单,我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做他们的‘好妈妈’。”禄珊在谈到“留守儿童”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能从她的言语中看出来,她把这些“留守儿童”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她表示,她愿意用一生的精力去照顾和关爱他们。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费时又费力的过程,我们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从而获得成长。”禄珊说。
付出总会有回报,20多年的坚守,她的精神和事迹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2016年,她凭借自己编导的古戏剧《魂一撮泰吉》)荣获欢动北京2016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的金奖,同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017年“贵州省第六届三次全会”少先队课观摩活动中,她参与指导了19节县级示范课,被授予 “优秀少先队示范课指导奖”等殊荣。
20年来,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长大后还一直牵挂着禄珊老师,时常打电话发消息问候她。这是她的幸福,更是她用爱浇灌出的硕果。
谈起下一步工作,禄珊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她将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力求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她笑着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鼓励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用自已的余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