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1-28

从蜗居山洞到安居新房

作者:唐爱梅 李洪祥 时间:2018-11-28 阅读:338


 从蜗居山洞到安居新房
——搬迁户陈才宝一家的住房变迁记
记者 唐爱梅 通讯员 李洪祥


陈才宝一家干净整洁的新家


陈才宝家的“洞房”

  一个天然的山洞,洞外垒起一面土墙,在没有岩石掩盖的地方盖上瓦片,这就是陈才宝原来的家,他们一家曾五代人蜗居于此。
  岔河镇海坪村是牛栏江沿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偏远,群山绵延不绝,地势极为险峻,自然条件恶劣。迫于生活,陈才宝的祖辈搬进了这个不到60平方米的山洞里居住。此后,他们不断为这个山洞添砖加瓦,到陈才宝这一代,这个山洞从外面看起来已经和普通的土坯房无异了,内部也被隔成了两个小间,有一间放着一台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
  陈才宝在屋前砌了一个小水池,水池旁有一个水龙头,一打开,清澈的山泉水便哗哗流出。在洞口右上方突出的岩石上,摆着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旁边几根电线缠绕在一起,把电源接通到了山洞里。
  洞口前小小的平地里,放着一把棱角已经磨平了的长椅,陈才宝冒着热气的水杯正摆在椅子旁边。
  平时,陈才宝喜欢坐在这长椅上,远望对面的高山,静听牛栏江的涛涛流水声。
  在山洞前面,迎着牛栏江,还建有两座小阁楼,人在楼上居住,楼下用来喂养牲口,陈才宝的“卧室”就在阁楼上。
  走在阁楼的走廊上,脚下是宽窄不一的木板,木板之间有一个手指缝的间隙,每一块木板上面都有一排痕迹清晰的钉帽。
  陈才宝走得很放心,他推开了卧室的门。
  门高约1米有余,成年人进去都得低着头,屋子里放着刚采挖回来的洋芋,还有一个木柜、一把梯子,被子是比较显眼的红色,床的上方挂着两张塑料薄膜。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实在很适合用来形容这个家。不过,陈才宝一家很快就要搬离这个家。
  按照陈才宝原来的想法,是想凑一笔钱重新建新房子。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年9月,陈才宝的儿子陈加州作为搬迁户,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抽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
  陈才宝感慨:“政策好啊,很照顾我们老百姓。”
  对于这个喜讯,最高兴的要数陈才宝的儿子陈加州了。
  陈加州今年41岁,常年在威宁县城里打工,他很少回家,成家有了孩子之后,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
  年轻人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希望下一代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健康快乐成长。
  “年轻人想搬进城里去,我们老人还是有点舍不得。”同为搬迁户的陈万才说。他的儿子陈加方也在县城里打工,房租、孩子上学、生活支出……在城里生活的压力不言而喻,但是像陈加方这样的年轻人,他们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融入进去,拼尽全力,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虽然不舍,但是陈才宝仍对新生活充满了期盼。他很早就进城里和儿子一家一起居住在出租屋里,记者能够遇到他,对他进行采访,是他恰巧回老家处理一些事宜。
  陈才宝有一个果园,里面种植了远近闻名的再生黄果,每年秋冬季节成熟时,都有很多游客专程开车过来采摘黄果。游客来时,他总是端着一个红色的小盆,陪着采摘黄果的游客,告诉他们哪种模样的黄果口味最好,哪种还没有成熟,口感酸涩。
  果园共有200余棵果树,品种有再生黄果也有蜜橘,每年能给他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等卖完果子,陈才宝就要跟着儿子陈加州一家到位于五里岗阳光新城安置点的新家里了。
  陈才宝曾随着儿子去看过新家,面对高楼,他无措紧张又欢喜不已,看着粉刷漂亮的新家,他打心眼儿里高兴。
  据了解,“阳光新城”是威宁县易地搬迁扶贫的重点项目,由恒大集团投入3亿元代建85栋住宅、配套10栋商业住房和1所幼儿园,可安置搬迁户4098户共19728人。第一批入住的搬迁户已于9月底住进新房,搬迁群众入住后,各个部门将为他们开办“绿色通道”,做好各项社保手续转换、子女入学、户籍转化等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尽快地融入到新生活中来,真正实现“搬出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陈才宝一家,曾有五代人都在山洞里居住过,他们都梦想着能够住进宽敞安全的大房子里,奈何没有资金修建,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在政策的帮扶下,如今他们一家终于如愿以偿,搬进了新房,迎来了新生活。
  今年,海坪村共计搬迁贫困户23户131人,对于陈才宝和其余的贫困户来说,搬出大山,挥手告别过去的贫穷生活,住进新房,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