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工程靓家园
作者:卯龙艳 时间:2018-11-28 阅读:270
“三化”工程靓家园
——陕桥街道大山村推进“三化”工程扮靓美丽家园走笔
记者 卯龙艳

村民正忙着硬化家门口的联户路

村民正忙着硬化家门口的联户路
初冬时节,走进陕桥街道大山村,村民们正抓住晴好天气,实施联户路、院坝、排水沟“三硬化”工程,村里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陕桥街道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围绕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三化”(联户路、院坝、排水沟硬化)工程建设,扮靓美丽家园。
在大山村二组,村民朱文学正带领周围邻居们忙着搬水泥、挖路基、铺石子,硬化几家人门口的联户路,本该在城里务工挣钱的他放下手里的工作,带领大家集中力量一起修建这条经过各家门前的300多米长的联户路。
“我们这里一共有十家人住得比较集中,眼下每家的院坝和排水沟都硬化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联户路还没有动工,如果各人修自家门口的一小段,质量有好有坏得不到保证,后来我们大家就商量一起出工,统一买材料,人多力量大,路硬化好了大家都方便,得实惠。”朱文学一边抬手抹去额头上的汗,一边向记者介绍当地联户路硬化的情况。
在大山村二组联户路硬化现场,78岁的朱德熙早起忙完地里的活儿就扛着锄头来了;本该带着外孙在家里休息的刘秀群背着外孙也赶来了;在外地务工的青年朱胜胜也趁着休假回家,从早到晚在工地上忙活,搅拌水泥、堆砌路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我年纪大了,院坝和阴沟都是邻居帮忙硬化好的。现在,屋头的院坝打好地平(用水泥硬化)了,阴沟也修好了,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原来一下雨,阴沟里的水排不出去,整个屋里都是潮湿的。现在好了,日子越过越舒心。”朱德熙高兴地说道。
背着外孙还忙着用锄头平整路面的刘秀群告诉记者,现在自家房前屋后都已经硬化了,看着其他人都在出工出力修联户路,自己闲不住,也要参与其中。
看着乡亲们用人工搅拌水泥效率太低,朱胜胜想出用微型犁耕机来搅拌水泥的法子,一下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
国家政策好,村民实惠多。在大山村“三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像朱德熙、刘秀群、朱胜胜这样享红利、得实惠的村民的还有很多。在群众心里,“三化”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无数老百姓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没有雨鞋出不了门的苦日子。
回忆起曾经联户路、院坝还没有硬化的日子,大山村一组村民陈义鲲这样道:“原来村里的路基本以泥巴路为主,下雨天步行都要小心点,车就别想开进来了,骑个摩托车都要请两个人来推,平时开拖拉机拉点庄稼,只能停在大路边然后用背篼去背。”
现在通过实施“三化”工程,陈义鲲家的院坝硬化好了,排水沟修好了,联户路直接修到家门口,拖拉机、小轿车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不仅出行方便,人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
“走路不沾泥、村寨靓起来、汽车进村来”,如今的大山村,随着联户路的硬化贯通,院坝硬化的实施,便利的出行条件和干净整洁的村庄已经给村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和方便。
近年来,随着“组组通”的实施,大山村村民的出行得到很大改善,如今,随着“三化”工程的开展,大山村村民出行不便、人居环境落后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现在村里路也修好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村里的产业也慢慢在调整,以前我们就是老种包谷、种洋芋,基本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收益。近几年来,我们村开始发展大白菜种植,有的村民一年种两季,有的收完洋芋再种一季大白菜,经济收益比原来好多了。就拿今年来说,我们村老百姓靠种大白菜就能带来200万左右的收益。”村民陈福元说。
在“三化”工程实施初期,为了有效推动“三化”工程的顺利开展,大山村村支“两委”走村入户加大宣传,做到工作开展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动广大群众支持、积极参与建设,让群众有信心、有干劲,努力把一条条联户路建设成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路”。
大山村副支书孔恒说:“11月2号启动三化工程以来,我们首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积极宣传‘三化’工程的相关政策。然后村支‘两委’又召开会议,由每一个村干部包保一个或两个村民小组,真正的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每个村干部都坚持实时把控,监督老百姓修路的质量、修院坝的质量。”
如今,大山村的“三化”工程已完成过半,放眼望去,一条条联户路把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民房串联起来,户户宽敞洁净的农家院坝,构成了一道道美丽风景线,村庄在“三化”工程建设中焕然一新。
据悉,大山村涉及“三化”工程的农户一共624户,截至目前已经完工388户,剩下的预计在今年12月初就可以实现“三化”工程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