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1-30

双龙:迈上脱贫攻坚新征程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8-11-30 阅读:303


 

双龙镇水潮社区江楠果蔬集团蔬菜种植基地


  初冬时节,行走在双龙镇的热土上,随处可见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忙碌场景。
  近年来,双龙镇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强镇兴镇的头等大事,牢牢抓住恒大帮扶、产业发展和新集镇建设契机,加快推进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全镇经济实力,助力脱贫攻坚迈上新征程。

恒大帮扶:养牛为群众带来了致富希望
 
  冬日的阳光格外暖和。走进双龙镇高山云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内,一头头膘肥体健的安格斯牛正抢吃着草料,正在给牛添加草料的锁正亮忙得不亦乐乎。他一边给牛添加着草料,一边指着一头黑乎乎的小牛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养殖场前不久产下的第一头牛仔,你可别小看它小,价格可比当地牛管钱多了,现在要是舍得卖的话保准不下6000元。”
  锁正亮所说的这头小牛是今年六月初,恒大集团帮扶威宁,第一批为双龙镇高山云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的500头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能繁母牛产下的第一个仔。据锁正亮介绍,小牛仔刚产下就有35公斤,比本地普通牛要壮实得多。作为合作社养殖场的管理员,锁正亮为这头小牛仔的诞生感到很高兴,他和养殖场的其他管理员一起,精心地照管着这头小牛仔,没多久,这头小牛仔长得甚是壮实可爱。
  锁正亮是哈喇河镇海外村人。今年6月初,由恒大集团帮扶援建的双龙镇高山云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养殖后,他和妻子马李翠便来到养殖场参与合作社管理,一天下来干的活就是按时给牛添加草料、供水、参加圈舍的打理等,工作不是特别多,夫妻俩“耍起耍起地做”,一个月就能挣到5000多元的工资,这要是以前在老家,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梦。
  据了解,双龙镇高山云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恒大集团帮扶威宁援建的肉牛养殖场之一,整个养殖场占地面积58.2亩,除了项目用地征收和“三通一平”由当地政府负责外,恒大集团还帮助合作社建起了青储窖、干草棚以及牛舍场地硬化等基础设施,同时还为合作社提供了500头品种优良的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由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特惠贷每户购买1至2头安格斯基础母牛参与入股,并从中获得固定分红等利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基础母牛的成本投资为恒大帮扶50%,政府帮扶10%,贫困户自己出资40%。养殖场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社区居委”的模式进行,由合作社负责投资草料和经营管理,每年每头牛分给贫困户1500元的固定分红,社区居委参与监督管理,从第三年起,每头牛每年分得100元的社区集体经济,合同期限为5年。5年后,不再参与入股的贫困户,合作社将按初始品种、头数、重量和质量标准把牛返还给参与入股的贫困户,剩下的利润归合作社所有。
  目前,该合作社参与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50户1328人。同时,合作社养殖场还向周边群众按照每吨460元的价格收购青储饲料,这样又带动了周边不少群众致富。
  “在恒大集团的帮扶下,双龙镇高山云峰肉牛养殖场为我们早日脱贫带来了希望。”贫困户张贤伍说。
 
产业发展:提升全镇经济实力
 
  时下,正是秋冬季蔬菜上市的最佳季节,走进双龙镇水潮社区大棚蔬菜基地,金黄色的菜薹花格外显眼,大棚内采摘红菜薹的身影随处可见,整个蔬菜基地上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情景。
  近年来,双龙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烤烟、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为提振全镇经济增加了“造血功能”。
  在该镇水潮社区江楠果蔬集团蔬菜种植基地,许心亮是基地的管理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自该社区大棚蔬菜基地投入种植以来,目前已进行了3季轮种,第二季种植的红菜薹、西兰花、香菜等蔬菜已经进入销售的尾声,第三季种植的香菜、菜薹、西兰花等蔬菜预计在12月底可进入市场销售。而每季蔬菜种植忙碌的时候,务工人员每天多达200余人,每天女工可获得80元、男工可获得100元的辛苦费,蔬菜产业不仅为龙头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社区江楠果蔬集团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销售完的蔬菜产业亩产经济已达万元以上,为该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然而,蔬菜产业发展却仅仅是该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镇今年不仅在全镇土地肥沃平整的水潮社区、大地社区、江林村、红光村等发展菜薹、萝卜、莲花白、辣椒、花菜等蔬菜产业8000余亩,还引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该镇大地和水潮社区发展种植了百合、半夏等中药材470余亩,带动群众零星种植200余亩,年亩产经济达1.6—2万元。同时,该镇还发展种植了烤烟4680亩,为该镇创收了1600多万元。发展种植马铃薯7万余亩,为该镇创收收入了1个亿以上。
  “产业发展为我镇经济发展增添了‘造血功能’,有效提升了我镇板块经济实力。”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耿军明介绍说。
 
集镇建设:再造一个“新双龙”
 
  日前,走进双龙镇新集镇建设点,施工场地上机器轰鸣、运输建筑材料的大型车辆来回穿梭,整个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双龙镇为保护杨湾桥水库饮用水源地,确保威宁县城及周边20多万人的“大水缸”不受污染,实施了对杨湾桥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220户村民、双龙一小及杨湾桥清真寺等进行了彻底搬迁。而为了让搬迁群众及单位部门得到妥善安置,双龙镇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新启动建设了新集镇,打造一个漂亮的伊斯兰风情小镇,再造一个“新双龙”。
  据了解,该镇新集镇建设占地面积1700余亩,整个工程建设含乡镇机关、学校、医疗等公共办公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同时依托草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回族浓郁的风情文化,将其打造成威宁独具特色的伊斯兰风情小镇,融文化、旅游等为一体,使之成为威宁新城镇建设样板打造的典型。整个新集镇建好后可容纳3万余人,可全面解决杨湾桥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群众搬迁安置问题。
  “新集镇的建设即将改变老集镇的落后面貌,换来我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必将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该镇有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