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03

村民的贴心人

作者:袁丹 时间:2018-12-03 阅读:333


 村民的贴心人
——记黑土河镇中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饶绍津
通讯员 袁丹


  抬头是山,低头还是山。地处黑土河镇大山深处的中坝村,山高、林密、路远,美得让人心动,穷得让人心痛。
  中坝村全村388户1710人,其中贫困户就有208户927人 。全村耕地面积2177.5亩,村民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收入微薄。2018年3月饶绍津被自治县国家税务局稽查局选派担任第一书记进驻黑土河镇中坝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刚到中坝村,在摸底调查时觉得担子不轻,但面对群众脱贫的期盼、组织的重托,他没有打过一天退堂鼓。驻村10个月,他带着感情帮,怀着真情扶,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做实事,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改变贫困村的现状,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所面临的处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也充分说明了“第一书记”作为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的“排头兵”起到的重要作用。
 
用情驻村解民忧
 
  入村后,为了真真切切了解基层,他把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了村子里,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饶绍津总说:“领导干部必须要有给老百姓办实事的热情,并且要真正地扎下去。名字到了,人也要到,心更要扎到那儿。”
  村里的贫困户是饶绍津最为牵挂的。贫困户周宝林一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三个人是重度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饶绍津了解到家里就靠着小儿子打工的微薄收入及每月的低保过日子。饶绍津回去以后立刻联系县残联,为他们争取到残疾人福利,又到镇社会事务办领取县残联免费发放的轮椅给他们送去。另外把贫困户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对他们进行宣讲,只要养两头母牛就可得到12000元的补助,让他们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周宝林告诉笔者:“这个书记是真的把我们贫困户当成家人,不只是我这样说,你去其他村民那打听没有谁说他不好。只要有困难,联系饶书记,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在还给我儿子介绍工作。”饶绍津说,像周宝林这样的贫困户,让人感到心酸,更让他感受到任驻村“第一书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基础设施先行,群众不愁脱贫
 
  “我们村终于有水泥路可以走了!”走在平坦、笔直的水泥硬化路上,中坝村的乡亲们奔走相告。
  笔者了解到以前的中坝村道路坑洼不齐,晴天三尺土,雨天一脚泥,没有一条像样的通组路,交通成了发展致富的最大阻碍。群众急切希望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
  饶绍津知道这件事之后,忙着争取项目资金,忙着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忙着协调村民和施工方的矛盾纠纷等。据了解,中坝村现已完成了14公里通组路、1公里串户路硬化和2公里产业路。并围绕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三化”(联户路、院坝、排水沟硬化)工程建设。
  中坝村村民们告诉笔者,“现在党的政策好,饶书记来了后,咱村大变样,下雨天再也不是以前的‘泥腿子’了,还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治穷要治根,发展产业是核心
 
  “脱贫要稳,产业支撑是关键。”饶绍津说:“我既然是来扶贫的,不能只是给村民留下一堆硬件设施就走人,我不但要为这里‘输血’,更要让这里能‘造血’。”通过走访,饶绍津深深感受到群众对致富的渴望。他在与该村两委干部商议后,决定利用自身优势找项目,鼓励贫苦户发展板栗产业,改“靠天吃饭”为“借鸡生蛋”。现已向党委政府申报1000亩板栗种植,计划在明年实施。
  “中坝村资源匮乏,但地处山区,适合发展养殖业。”饶绍津结合村庄实际,村庄致富带头人带领全村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了诚信富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出土地,投入了10万元扶贫资金,以“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荞香鸡”林下养殖。
  “驻村,就是一场历练,看着村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心里特别开心。群众信任我,我就要担起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担子,做他们的贴心人。”说起村里的变化,饶绍津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