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本报编辑 整理 时间:2018-12-05 阅读:178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强化学习,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8月21日,人社局组织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8月24日,组织召开了县人社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精神大会,全县39个乡镇(街道)人社中心负责人及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开展大讨论,全县人社系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的要求,奋力争先、全力以赴精准抓好就业脱贫工作,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超前谋划助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工作,按时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示范区工作任务。
二、狠抓落实,聚焦全县脱贫攻坚
(一)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任务,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依托五里岗工业园区、公益性岗位和劳务输出,进一步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将培训资金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生态护林员指标上予以倾斜,推进以异地扶贫搬迁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的技能培训,面向帮扶城市,大力推进“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技能脱贫模式,引导各族群众进城就业、转移就业,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全面消除贫困家庭“零就业”;紧紧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用新兴灵活居家就业方式,针对性解决“三无两有”(无法离乡、无力脱贫、无业可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劳动者和企业对接牵线搭桥,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为求职者提供网上求职服务,鼓励县内企业吸纳各类群体就业。完善和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返乡自主创业。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职能,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按培训监管要求做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相关工作,着力培训一批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以及自主创业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全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社保政策知识,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培训,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广网上社保服务系统使用,使办理社保更加便捷快速;着力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争创一流服务水平;加强统筹规划和监督检查,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爱岗敬业、服务优质、行为规范、风正心齐的社保形象,不断提升参保群众的满意度和社保机构的公信力。继续全面推进社保扶贫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截至目前,按每人100元的标准为87900名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人员、特困人员代缴了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对16名已年满60周岁,因无力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而未享受待遇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年100元养老保险费的标准资助其缴纳参保费,待遇从年满60周岁次月开始计发,为脱贫攻坚全面发力。
(三)全力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报到和流动人员档案委托管理等相关工作,加强聘用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根据各单位空编情况,从用人实际出发,积极梳理事业单位所需人才范围。继续做好事业单位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做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及时对现待遇。紧扣我县改革发展需要,突出需求导向,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公务员招考工作中,加大专业人才的选拔力度,为我县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积极与省市对接、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为我县新一轮改革发展储备人才。
(四)全力推进劳动维权工作。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健全各项基本制度,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加大清理欠薪工作力度,切实做好举报投诉案件的监察和处理,真正做到投诉举报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实现全年投诉举报结案率达95%以上。依托“两网化”建设推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全面推进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提高监察水平及办案效率,进一步完善农民工仲裁维权绿色通道。认真做好书面审查工作;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清理劳务派遣用工等检查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完善企业劳动用工诚信体系建设;切实贯彻落实好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障金规定,全面推广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加大对欠薪涉嫌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完善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案件办理监控和创新,坚持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疑难案件集体研究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两手抓,并加强监察员的全方位教育培训,推进劳动监察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确保实现结案率达92%以上。不断完善各类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和管理,确保各类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为全县劳动者特别是贫困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劳动保障。
(五)全力推进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
继续转变作风,推升服务质量。实行挂牌上岗、亮证服务,方便办事群众,主动接受监督。继续巩固前期作风转变成果,引导工作人员友好、礼貌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真正做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办成许多事”、“最多跑一次”,做到“微笑服务”,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慢走相送。”
(六)继续完善制度,提速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简化办事程序,合理压缩办结时限,促进各项业务工作提速提效。对办理业务需要的材料清单坚持“能整合的坚决整合,能简化的坚决简化,能减掉的坚决减掉”的原则,简化、完善办理流程,坚决杜绝经办人员要求提供奇葩证明、无谓证明、来回跑等情况的发生。全面亮明身份、亮明承诺、亮明标准;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结时限、公开办理结果,继续实行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容缺受理制、限时办结制。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争取到今年年底,审批及服务事项工作清权、减权、晒权、制权一体推进有显著成效,高频公共服务事项初步实现网上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初见成效。2019年,全面完成各事项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规程,初步实现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和“一窗通办”。2020年,基本形成平稳有序、运转高效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按照全省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要求,实现全县人社工作审批和公共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人社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硬、效率高、服务好的人社干部队伍,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坚决打赢就业脱贫攻坚战。(本报编辑整理)
县工业经济和能源局〉〉〉
县工业经济和能源局〉〉〉
一、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清洁能源开发、装备制造为重点,大力推进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等绿色发展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及清洁生产能力;突出“特色”、“ 绿色”产业,以“名、优、新、特、精”产品为发展方向,以马铃薯、苦荞、水果、蔬菜、火腿等特色农产品为支撑,立足深加工,培育增长点,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强化配套保障支撑,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绿色优质农特产品不断“泉涌”、走向全国,发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大力实施“市场化、国际化、名牌化、集群化”战略,促进零散生产向延伸主导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链、产品群转变,同时加快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省内外知名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二、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增加就业率,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2017年8月以来,县工能局向上级部门争取到工业建设资金190万元,小微企业扶持资金130万元,帮助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人口就业率,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强化中小微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五里岗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加大县域内企业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助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注重企业人才培养和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强化企业就近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助推贫困人员增收脱贫致富。
三、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助力脱贫攻坚。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成果,加强项目储备,谋划实施大项目、好项目,精心包装,及时推介,瞄准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深入研究大公司、大企业的投资意向,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威宁县投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不断加大行风治理力度,积极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减负、减压,切实解决“放管服”中审批、许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同时,扎实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帮助企业朝着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等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
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结合园区外各乡镇村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当地企业采取和合作社承建、村企合建、委托经营或“企业+农户(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企业+销售商(农户、贫困户)”生产经营等方式、模式,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延长企业产业链,建成各类产业项目,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岗位,将收益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推进“造血式”产业扶贫和“托底”政策扶贫,通过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贫困户收益模式、创新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模式,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满足感,夯实产业扶贫基础,不断开创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
五、稳步推进民营经济深化改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有关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推进威宁民营经济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加快和促进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的四转工程步伐,切实推动实体经济不断做强做大,加快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的发展格局,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六、将“育产业就是育老板”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培训力度,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学习《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业务知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能力,让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培养一批合作、敬业、诚信、执着的优秀企业家,助推威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管理人员正确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理念,鼓励企业回报社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产业下移、车间下移,将产业扶贫车间建在村镇、农户门口,让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劳动力不出门、不出村就可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务工务农两不误,多渠道助推脱贫攻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幸福美好新威宁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威宁全县上下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脱贫攻坚也进入了决胜期,县工能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的基础上,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工作的最大任务,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大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力度,强化保障要素,全面推进威宁工业经济能源发展,举全局之力,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能源发展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坚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