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柱姐:“撩花抠云”奔小康
作者:何欢 沈光勇 时间:2018-12-07 阅读:286
不让读书学撩花
12月3日,沐浴着初冬暖阳,龙场镇龙丰社区支嘎阿鲁舍岱博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服饰制作工坊,彝族服饰制作传承人唐柱姐正在带领彝族绣娘们飞针走线,撩花(绣花)做抠云。
“我们彝家姑娘从小就得学撩花,做衣服,长大后才能自己做嫁妆,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出嫁。”51岁的唐柱姐出生在龙场镇乐园村毛拉院子,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6岁时,奶奶对她说“女孩子就别读书了,学撩花吧”。
就这样,唐柱姐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天天跟着奶奶学撩花。“那时候人小,一不小心,针就扎破手指。”唐柱姐说,手指扎破了也不敢停下来,否则要被奶奶骂。正是奶奶的严格要求,让唐柱姐的撩花手艺越来越好。
在唐柱姐的记忆里,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一年不够半年粮,奶奶为了让她们姐妹穿上漂亮的衣服,就在地里种麻,然后织布给他们做衣服,唐柱姐也跟着奶奶学会了种麻织布。
随着“指尖上的技艺”越来越精湛,唐柱姐想给自己做件新衣服,由于布匹太金贵,奶奶一直不同意。
1980年,唐柱姐13岁时,偷偷拿了家里的一匹布躲在山上,一有时间,就到山上去绣花,做衣服,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当唐柱姐穿着新衣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大家惊讶了,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唐柱姐竟然绣出如此漂亮的衣服。
从此,唐柱姐取得了制作彝族服饰的“毕业证”,寨子里哪家姑娘要出嫁请奶奶去帮忙做嫁衣,奶奶就叫上唐柱姐。
民族文化上衣裳
那时候,一做衣服,奶奶就会给唐柱姐讲服饰上的故事。
唐柱姐逐渐明白了,彝族服饰不仅仅是漂亮,它还是一本传承彝族文化的书。“你看看我们制作的抠云图案,白色代表天,黑色代表地,这个一圈一圈的图案,是彝族的阴阳八卦。这些图案是桃子、梅花等,是我们彝族先祖们在制作衣服时,把她们见到的美好事物绣了上去,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唐柱姐说。
源于对彝族文化的热爱与敬畏,唐柱姐在制作每件衣服时,更加用心用情,制作出的服饰也更加精美,更加漂亮。在十里八乡,制作衣服的技艺无出其右者。
2012年,看到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撩花手艺逐渐没落,唐柱姐坐不住了,拉起几个好姐妹,开始了传承彝族文化的努力。“我们把彝族嫁女的歌拾起来,把制作彝族服饰的技艺拾起来……”唐柱姐说。
传承工艺奔小康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唐柱姐发现龙场镇乡场上的货物品种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不少漂亮的女装。“彝家的服饰这么漂亮,我为什么不把手艺变成钱呢?”于是,她和好姐妹们除了做嫁衣,闲暇时还制作其它的彝族服饰销售。
“销量不错,这让我对彝族服饰做成产业有了信心。”2017年7月,唐柱姐带领几个好姐妹成立了威宁自治县支嘎阿鲁舍岱博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彝族文化培训,彝族服饰加工销售等业务。
“公司现在开起了彝汉双语教学点,主要免费培养彝族学生的彝语读写能力,传承彝族民族文化。”唐柱姐说,双语教学点每期学制3年,每周日上课一天。老师是公司的会计,持有国家颁发的彝语教师资格证书。
“公司免费开展彝族服饰工艺传习。只要你喜欢就来学,我们免费传授。”唐柱姐说,有些学员学成后就在公司上班,现在公司有彝族绣娘16名。
慢慢地,唐柱姐发现,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彝族服饰虽然精美,但是由于成本太高,一个人制作一套彝族服饰至少要半年以上,售价至少要8000元以上,价格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于是,唐柱姐在市场上进了一批成品衣服,在衣服上嫁接一些彝族传统的花饰,很有彝族服饰的味道,价格降到了几百元一件,深受群众欢迎。
“去年春节三天时间,公司就销售了3万多元的服装。”唐柱姐说,去年一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0多万元,今年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现在,我们正在做两件事,一个是坚持传统工艺,制作传统彝族服饰,传承彝族文化。去年我尝试种了半亩麻,我们要把从种麻织布到制成服饰的技艺都传承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第二件事就是探索创新,把彝族的这些技艺与消费者新的需求结合起来。”唐柱姐说,“我要让姐妹们手里‘撩花抠云’的针线,变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法宝。”


唐柱姐“撩花抠云”的服饰花纹图案

唐柱姐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

唐柱姐和姐妹们在撩花

唐柱姐和姐妹们交流服饰图案样式工艺

唐柱姐在做抠云

唐柱姐在做绣花鞋

唐柱姐在剪服饰花纹纹样

唐柱姐在撩花
延伸阅读:
龙场彝族服饰制作工艺复杂而讲究,尤其是妇女服装最精致,多则一年,少则半载才能完成挑、绣、抠、嵌、缝制的工序。
其工序十分复杂,制作时,先挑绣花边,再绣花,绣制抠云图,然后将这些花边、抠云图依次挑嵌缝制在衣服上。领口用色布包出线条,领上用花边镶嵌,领底用色布条镶嵌,肩部用大花边、小花辚搭配镶嵌,并用色布卷成睡字的链条,再用细花边或布条镶边。前后摆上选用花边缝缀在外沿,花边一直延伸至腰部叉口,并将抠云图缀于前后摆的花边之内,用本色布挑滚的布条打结成各形状的纽扣钉在衣服上,即完成了一件“吊四柱”花长衫的缝制,纽扣也十分讲究,有的扣根成两个圆形,有的蝴蝶状,十分美观。背心的制作也十分精美,用以上工艺外,主要的花蕾、花朵用丝线挑绣而成。
龙场的彝族服饰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挑绣的花纹反映生活环境,生活所求,表达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激。


唐柱姐“撩花抠云”的服饰花纹图案

唐柱姐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

唐柱姐和姐妹们在撩花

唐柱姐和姐妹们交流服饰图案样式工艺

唐柱姐在做抠云

唐柱姐在做绣花鞋

唐柱姐在剪服饰花纹纹样

唐柱姐在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