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10

小小魔芋 致富产业

作者:杨静 时间:2018-12-10 阅读:212


 小小魔芋   致富产业
——麻乍镇发展魔芋产业带农致富小记
记者 杨静 


  “扶贫方式千千万,就看我们怎么办?闲暇不妨乡村转,东家油米西家蛋。”这是一段在网上爆红的脱贫攻坚顺口溜。
  “对,看看我们怎么办。”麻乍镇村民斗志昂扬地做好一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准备,他们每天奔波于土地与家之间,即使汗水浸湿衣衫,但却听不见他们有丝毫的抱怨。
  近年来,麻乍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谋划新出路,在产业规模上寻求新突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坚持长短结合、市场需求等原则,把魔芋引进村中种植,着力打造成威宁魔芋种植示范基地。
 
引进企业好发展
 
  2015年10月,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受麻乍镇政府的邀请,在麻乍镇嘎利村带领村民李爱才种植魔芋共计20亩,以此带动当地村民对魔芋的种植积极性。
  随后,当村民看见魔芋的利润空间后,都纷纷参与到魔芋种植中来。在村民们的积极参与下,该公司免费给予当地农户培训技术,并承诺魔芋种植成熟后,以“保底价+市场价”的模式向村民回收魔芋,这样,既解决了村民不懂技术的问题还解决了销售无出路的问题。
  2016年,在李爱才的带动下,嘎利村参与到魔芋种植的人家就10余户,随着魔芋价格的不断上涨,临近嘎利村的周边村寨的农户也纷纷参与进来。
  2018年,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在麻乍镇箐岩村以“魔芋+向日葵”的套种模式建立了麻乍镇魔芋种植高产示范基地,引进贵州省生物技研究所三层种植包衣技术,提高魔芋高产示范与推广,带动了周边村寨种植魔芋共计700余亩。
 
种植魔芋能致富
 
  11月29日,麻乍镇箐岩村的魔芋种植基地,种植户欢声笑语,场景好不融洽和谐。
  李爱才是麻乍镇嘎利村最早种植魔芋的村民,他希望通过魔芋种植来脱贫致富。
  一开始,他在家中试种了一两亩魔芋,但因为没有技术、资金、销售渠道,最后以失败告终。
  2016年,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锁才邦来到麻乍镇,了解到李爱才种植魔芋的想法,不仅向李爱才提供魔芋种,还提供了田间管理技术和种植魔芋所需的农药、化肥以及收成后的销售渠道,李爱才鼓足勇气拿出了家中的8亩土地种下了魔芋,当年的亩产就达到了5000多斤,净赚了5万多元。
  2017年,李爱才把家中的魔芋扩种到15亩,那年他净赚了11万元。就这样,他不仅还清多年外债,还买了一台新车,盖上了小洋房。
  为了发展得更好,李爱才还参加了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多次技术培训,最后被公司聘用为魔芋基地技术指导员,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还有基地利润5%的分成。
  2018年,他把魔芋扩种到了30亩,让妻子和父母负责管理。不仅这样,他还带着村上20余户人家种下魔芋。在威宁鼎城魔芋科技有限公司的带领下,他还在村里成立了一个合作社。
  采访结束后,李爱才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既然魔芋这么赚钱,我想带着全村百姓一起种。假如可以,我也要成立一个公司,争取把自己的魔芋事业做大做强。”
 
魔芋收获村民笑
 
  时下,在麻乍镇箐岩村魔芋种植基地,早已有村民把挖出的魔芋捆扎在红色袋子中。“你别看这一个个小魔芋,它可是我们致富的新希望呢。”基地务工工人马贤美满脸微笑,她把挖出的魔芋小心翼翼地装进袋子中。
  马贤美是嘎利村塘上二组的贫困户,家里5个孩子,3个大学生,2个高中生。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马贤美不仅在家中种植了魔芋,还到箐岩村的魔芋种植基地中帮忙收魔芋。
  “锁总对我们很好,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后,尽其所能的让我们不吃亏。不仅带着我们种魔芋,还让我们来基地打工,增加我们的经济增收的渠道。现在,我在基地务工,每天能得到70元的收入,只要能长时间做下去,是很不错的哩。”马贤美笑着说。
  据锁才邦介绍,11月29日,麻乍镇政府对箐岩村的魔芋种植进行了测产,统计出来的数据为亩产量2.183吨,按6000元一吨的价格计算,亩产值达18000元,当地魔芋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快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产业发展要求,着力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以“魔芋+向日葵+苦荞花”的套种模式,打造出“一地多产,一产多效”农旅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
  “明年,我们还会在麻乍镇加大魔芋种植面积,准备在箐岩村、嘎利村建设3000亩的魔芋示范基地。”锁才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