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实事的“书记”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12-10 阅读:293
干实事的“书记”
——记观风海镇沙子村第一书记朱兰军
记者 李玉荣
他是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的一名副调研员,一名副处级干部;
他是一名驻村干部,是观风海镇沙子村的第一书记;
他叫朱兰军, 今年55岁。他说:“给老百姓做事情,一定要落到实处。”
竞争来的“书记”
朱兰军的驻村工作,是竞争来的。
2017年5月,为了扎实开展好新的驻村工作,确保沙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公开选拔驻村干部。开出的驻村条件是:年龄40岁以上,要有基层工作经验,或者从军生活……
“当时,我们单位一共有7人报名,最后我顺利通过组织考察。”提起驻村工作的缘由,朱兰军说。
怀揣着组织和中心支行的重托,迎着群众期盼的目光,2017年6月,朱兰军从前任手中,接过了驻村工作的重任。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朱兰军还从贵阳的二手车市场,花了1万多元,买来了一辆二手车,方便开展工作。
干实事的“书记”
“给老百姓做事情,一定要落到实处。”朱兰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兰军到沙子村后,一边不断地消化前任留下的资料,一边不断地走村串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扶贫措施,了解村情民意,把脉问诊,谋求发展之计。
短短的数月时间里,朱兰军几乎走遍了沙子村的旮旮角角,进一步拿捏准了沙子村发展滞后的疑难杂症。
对症下药,方才会药到病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这是沙子村脱贫攻坚的不二选择。”朱兰军说。
为此,朱兰军在贵阳中心支行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以赴开展驻村工作,努力为沙子村谋富业拔穷根。
“曾经的沙子村集市贸易中心,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连个踏脚进入的地方都找不到。一度我们也想建设,就是苦于没有资金。自从在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支持下,硬化了集市贸易中心和文化广场地面后,方便多了。”村支书禄林说。
2018年,在朱兰军的争取下,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再出资4万元,在2017年投资30.2万元硬化了集市贸易中心和文化广场地面的基础上,修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大门,硬化了大门连接102省道的100平方米道路面、84米台阶扶手。
在驻村工作中,朱兰军特别重视教育扶贫,在他的积极争取下,2018年,贵阳中心支行出资6万元,为沙子小学修建了240平方米的文化宣传墙,为南园小学修建了一座励志亭。
时下,在沙子小学,文化宣传墙像一道道风景,不时吸引学生前来驻足观看。而在南园小学的励志亭里,只要有空闲的时候,朱兰军都会去给学生讲励志故事,鼓励他们认真读书,长大了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在朱兰军积极努力下,2018年3月,沙子村两所小学由人行威宁支行、团县委、教育局和发改委联合授牌,正式成为“诚信文化教育基地”。目前,朱兰军正在积极努力,着力把沙子村打造成为全省第一个诚信文化示范村。
同时,在朱兰军积极努力下,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还为村上贫困家庭60多名学生购买“学平险”,解除其家庭隐忧,保证孩子们的正常学习。
干群认可的“书记”
走进文贵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牛或躺或站,正在悠闲地享受时光,咀嚼草料。
“沙子村原来没有合作社,生产全部是以户为单位进行,不能形成规模经营。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积极主动联系外出务工返乡从事养牛发展的村民李文贵,协调信用社给予资金支持成立合作社,让村民们抱团发展,助力脱贫致富。”朱兰军说。
为此,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还出资8万元,修建两个蓄水池,解决了400多户村民牲畜饮水问题;出资15万元建立“沙子村贫困户养牛奖励金”,对建档立卡尚未脱贫的159户贫困户养牛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已发放第一批50户奖励金49500元。在奖励政策的带动下,目前沙子村新增加牛450头。
朱兰军不止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还带领群众发展种植业。“沙子村野生花椒树也不少,村民也有零散种植花椒的习惯,但一直不成气候。”朱兰军说。
为了带领村民种植花椒,2017年8月4日至5日,朱兰军利用回家休息时间,独自跑到贞丰县顶镡椒业有限公司,实地了解花椒种植情况。从贞丰回到沙子村后,8月16日,朱兰军又和镇村有关负责人,马不停蹄地跑到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荣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再次考察花椒种植生产。
朱兰军算了一笔账。花椒苗三年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一棵树可结果7至8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每斤13元计算,一棵树可产生年100元的收益,一户村民平均种植50棵苗,年收入就是5000元,11.3万棵花椒树将为全村带来了产业规模效应。
据介绍,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结对帮扶沙子村以来协调各类贷款高达近6000万元,投资建设的各类资金已达80多万元。
朱兰军说,所取得的这点成绩,都是中心支行和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支持的结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什么也做不了。
舍小家顾大家的“书记”
自从2017年6月来到沙子村以后,朱兰军一直奔忙在沙子村的脱贫攻坚第一线上,几乎没有时间回家尽孝和享受天伦之乐。
朱兰军告诉记者,2017年6月到12月,跟着自己生活的80多岁的老岳母,住了四次院。有一次老岳母要出院了,家里没人接,他只好请一个70岁的朋友去接,内心总觉得对不起岳母和朋友。
2017年8月的一天,他的孙子9点30要在贵阳妇幼保健院上手术台,而镇上打电话来通知,要他2点30赶回村里开会,于是朱兰军只好忍着对孙子的疼爱,当天早上7点半从贵阳赶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想起这件事,朱兰军也总觉得对不起孙子。
朱兰军说,刚来的时候,还是有点不习惯,一到百姓家里,圈舍苍蝇满天飞,真受不了,后来慢慢习惯了,而在贵阳,苍蝇是珍稀动物;2017年8月份,朱兰军与村干部一起穿越高丰和高原组包谷林去农家访贫问苦,回来后腰以下生起了大疙瘩,原来是玉米花粉过敏了,整整吃了一个多月的药才痊愈。
“但这些都无所谓,只要沙子村老百姓如期脱贫致富了,我也无怨无悔。我这辈子就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件有意义、值得回味的事情,家里照顾不到,这是肯定存在的,而做一件事情,不付出肯定也是不行的。”朱兰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