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本报编辑 整理 时间:2018-12-10 阅读:166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一、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精神
卫计局积极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开展大讨论,全县卫计系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的要求,主动按标对标、找准工作重心、牢记嘱托、奋勇争先、聚焦聚力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助推建设贯彻新观念示范区工作,按时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示范区工作任务。并在全县卫计系统掀起学习热潮。
二、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一)做好精准识别。精准扶贫核心是“精”和“准”,必须通过对贫困村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后才能精准施策,精准是健康扶贫工作开展的前提,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强推“健康扶贫工程”。
一是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核实核准工作,在保障贫困群众“病有所医”方面突出精准识别。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逐步实现相关信息联网共享、适时监测、动态管理。
二是通过民政救助、卫计资助等,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参合金,确保新农合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县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全县贫困人口报销比例不低于90%。
三是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县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贫困人口不漏户,对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种慢性病等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做到预防在先,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全覆盖。
五是进一步积极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
(三)加大对基层人才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通过定点帮扶和强化培训两手抓来完善农村全科医生队伍。优先为贫困家庭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医生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进行分类医治。
二是建立结对帮扶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协调帮扶医院(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有计划分期分批次接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逐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
(四)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健康威宁”建设,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县妇女儿童医院、中医院新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在2019年前底确保投入使用。
二是积极推进五个片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服务好辐射区域病人看病就医 。
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在2019年底,实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五)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开展。为解决老年病人给家庭
乃至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解除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在医保政策支持上,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实行宽进入、严管理、违规退出的办法;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医院,实行医保总额预算专科管理制度,每月结算,促进其规范服务、健康发展。(本报编辑整理)
县投资促进局〉〉〉
县旅游局〉〉〉
县投资促进局〉〉〉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二是立足职能落实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强大动力,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做好威宁的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不断创新求突破。进一步为经济实体“松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处处是创新之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劲引擎,激活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必由之路,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创新招商手段,强化要素保障,压紧主责主业,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引领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实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招商。成立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相应工作专班,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进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县投促局是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各有关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是对应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是围绕优势产业抓招商。加大招商引资“走出去”和“请进来”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板底-百草坪旅游景区等招商平台,强化招商专班力量,结合威宁的优势产业,争取早日达成投资协议落实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围绕产业链抓招商。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谋划力度,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抓实招大引强工作,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大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等产业,结合全县马铃薯产业、苹果产业、蔬菜产业、苦荞产业、食用菌产业、萝卜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冷链物流建设规划,绘制“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的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招商作战图图谱。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集群式发展,引领固定资产投资高开稳走,助力县域经济大繁荣大跨越。
四是围绕对口帮扶抓招商。抢抓广州番禺区对口帮扶我县机遇,积极走进广州深入番禺开展点对点招商、面对面推介,着力吸引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赴我县投资考察,转产转业到威宁落户发展。充分借助九三学社中央资源富集、联系广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招商引资服务机构,切实引进一批企业,实施一批产业项目。
五是围绕协调服务抓招商。创新完善项目调度机制,加强走访招商引资企业力度,面对面、心贴心帮助企业化解用地、用工、用电及手续办理、融资等困难,着力让企业轻装上阵抓项目手续办理、抓项目建设、抓市场开拓、抓产品升级,切实提高投资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本报编辑整理)
围绕威宁旅游怎么干,我们这样做。
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的针对性。省委省政府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的召开,让我县旅游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将把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感恩省委省政府的感恩之心转化为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尽锐出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苦干实干,推进旅游产业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要求,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把威宁的旅游产业推向前进,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保持旅游“井喷式”增长的良好态势。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手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延长产业链,拓宽新业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旅游业与各行各业加快融合发展,让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全民参与、全域发展、全产业融合、全过程供给的富民产业;
二是积极争取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创建国家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甲级乡村旅游村寨、五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
三是加快全域旅游规划体系构建,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全面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山地营地旅游等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资源营销,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将威宁打造成为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三、围绕发起总攻夺取全胜、推进旅游扶贫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
抢抓新时代旅游发展新机遇,开拓威宁旅游发展新格局,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砥砺奋进、乘势而上,通过旅游扶贫九大工程带动,为助推脱贫攻坚展现威宁旅游新作为。
一是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统筹乡村旅游专项资金、旅游厕所建设奖补资金“5个100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通过资源整合、规划衔接、项目实施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把资金配置到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上;
二是实施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把旅游扶贫工作将列入我县A级旅游景区管理办法和100个旅游景区考核重点内容,全县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将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挂钩;
三是实施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工程。发挥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用好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以普查的2248处旅游资源和普查登记的60处3级以上旅游资源为基础,结合新的交通格局以及贫困乡(镇)贫困村的旅游资源分布,重点将60处优良资源和新发现的1000余处新资源优先予以开发,争取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乡村旅游点,新规划开发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
四是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依托各贫困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抓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优先建设旅游扶贫效果突出的产业项目,按照体现山区特色、山水特色、田园特色和“一村一品、一村一色”的要求,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形成示范带动、全面发展的格局;
五是实施旅游商品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威宁火腿”、“威宁荞系列”“草海三宝”“威宁洋芋”“威宁苹果”“威宁核桃”等系列旅游商品,创新改革地方特色美食(餐饮)和民族手工艺品。鼓励电商体验店、酒店、农家乐等旅游餐饮场所积极采购贫困乡镇的农副产品;
六是实施“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农业、水利、工业、林业、文化、交通、体育、康养、养老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把全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助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
七是实施旅游结对帮扶工程。坚持开放式旅游扶贫,充分调动体制内体制外两种资源、省内省外及县内县外渠道和全社会力量,重点利用对口帮扶我县城市资源优势,采取分级分类结对帮扶的方式,创新帮扶联动机制;
八是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推广实施《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出台我县奖励政策。重点指导贫困乡镇乡村开展乡村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客栈及经营户(农家户)评级定档工作,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特色创意、环境卫生、旅游厕所、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硬件和软件水平,以户带村,以村带镇(乡),加快贫困乡镇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在乡村旅游评级定档工作中,引导乡村旅游经营户每户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
九是实施旅游教育培训扶贫工程。将旅游扶贫从业人员培训纳入旅游局年度培训计划,突出精准培训,把培训与发展产业、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强化旅游骨干培训,培训培养一批旅游经营企业、导游、烹饪、乡村旅游创客、乡村旅游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和乡土文化讲解员等实用人才。通过九项工程的开展,在2019年前助推82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