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11

苗家寨子里 致富有能人

作者:岳刚 时间:2018-12-11 阅读:351


 苗家寨子里  致富有能人
——记羊街镇兴隆厂村苗族致富带头人朱显兴
记者 岳刚

  羊街镇兴隆厂村与大街乡兴隆村,被一条大河一分为二,两个村均居住着苗族。在这里,苗语“丽阿娜”代表苗族集居的地方,丽,河流;阿娜,源于苗族迁徙地妥哲地阿娜。
  在兴隆厂村新寨组,“威宁县显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标识牌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一边是土鸡养殖场,另一边则是苗乡丽阿娜生态园。
  正值周末,合作社负责人朱显兴正在生态园里忙碌着,有客人来到庄园里吃饭,现场点杀活鸡,朱显兴马上分咐工人到养鸡场里捉鸡,又接着叮嘱工人清炖羊肉。
 
拔穷根
 
  朱显兴原来是雪山镇银光村的苗族青年,因为爱人罗爱红是羊街镇兴隆厂村的,结婚后,为了照顾妻子一家,便来到这里定居了。
  之前,朱显兴在村里经营小百货生意,主要销售化肥、煤炭等。他一心只想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造出一片宽阔的天地,告别那些一穷二白的日子。
  “2014年的时候,寨子通往外面的只有一条烂泥巴路,路上的水坑有尺把深,大车根本无法把百货运到家门口。到了村口,只好用拖拉机转运,运费实在贵,赚不了钱。”朱显兴回忆说。
  “到了去年,通村水泥路直接修到了我们家门口,政府还帮寨子里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小广场,家边顿时热闹起来,我们做生意顺畅多了。”罗爱红接过丈夫的话补充说。
  路通了,朱显兴的思路也就通了,他左思右想:专靠做点小面货生意是富不起来的,必须走出一条路来。
 
林下养鸡
 
  2017年年底,羊街镇组织了一批创业青年到遵义、安顺、大方等地,针对创业发展开展实地考察学习,朱显兴便是其中一个。
  通过考察学习,外面的发展让朱显兴大开眼界,茅塞顿开。
  现在回想起来,朱显兴还是难以忘却,他介绍:“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形成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同心协力的“三套马车”模式,探索了“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路径,激活了沉睡的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地释放了农村深化改革红利,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塘约经验’为我指明了方向。”
  回来后,朱显兴一刻也没有休息,在兴隆厂的河边左一圈右一圈地盘旋。
  朱显兴看到了离家不远处有一片六七亩的山林,他眼前一亮:“这个林子用来养鸡一定不错,既远离了传染源,生态又好,养殖的土鸡定会受到人们青睐。”
  主意已定,朱显兴找到了同村的张剑,合伙成立了“威宁县显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他一边通过网上学习、到周边实地考察等方式,认真学习养鸡技能。
  刚过完年,养鸡大棚建起来了,山林四周围起了防护网。随后,朱显兴从昆明进购了4000只雏鸡,开始了自己的致富梦。
  合作社还为村里解决了三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双腿残疾的王明德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朱达会的肩上。
  “我要照顾老公,想到外面去打工是不可能的。自从小朱办起了养鸡场,就让我去里面打工,一天就去给鸡喂三次食,还能在家里做农活,一个月给我1500块钱,我们一家真的很感谢他。”朱达会一边给鸡撒玉米,一边深有感触地说。
  张光德也是身有残疾,但是他行动方便,就负责晚上在鸡舍里的管理工作。
  第一批鸡出栏了,但是销路不畅通,朱显兴吃了闭门羹。
  但朱显兴没有坐等,他带上自己养的土鸡,主动到附近集镇上的餐馆和找城里的鸡贩子去销售、宣传。两个星期下来,果然不出所料,因为土鸡肉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第一批土鸡以15元每斤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第二批鸡进购后,养殖了4个月,朱显兴不再操心销售的问题,而是客商们“打破门”地来到养殖场,一车接一车地把土鸡运走了。
  第三批鸡,即将在年前出栏销售。
  朱显兴说:“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吃林下养的土鸡,因为林下养殖的土鸡多为放养,鸡会自主的寻找一些食物进食,自由采食昆虫、青草,加上30日龄以后采用包谷饲养,使土鸡具有皮薄、肉质结实、嫩滑、味美的优点,接近农户放养的土鸡,市场价格会比鸡舍养殖的鸡高近一半。”
 
建农家庄园
 
  今年11月初,朱显兴又在养鸡场不远处办起了苗乡丽阿娜生态园,几间茅草房、几间亭子,人们到这里可以安心品尝现场点杀的土鸡和羊肉。
  “就在小朱的养鸡场里点杀活鸡,40块钱一斤,做好以后上桌子,加上苗家的特色老腊肉,喝上一碗羊汤,品上一口包谷酒,还可以看山看水,有意思啊。”周末来游玩的威宁县城的刘先生带上家人刚刚在这里吃完饭,兴高采列地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看到朱显兴创业成功,苗家寨子里的乡邻们十分羡慕,也模仿他搞起蛋鸡养殖。朱显兴正主动到有的村民家考察,正在给村民传授自己的养殖技术,将一起带上村里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