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本报编辑 整理 时间:2018-12-12 阅读:169
板底乡党委书记 赵德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结合到铜仁参观考察的体会,根据板底乡的实际情况,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谈谈板底乡怎么干。
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第一,要正确把握指示精神中的三个导向。一是认识机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这一指示精神为整个实验区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强劲的动力,也为今后板底的提速发展、跨越发展提供难得的机会。二是要认识时间导向。“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习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场输不起、不能输、必须按时完成的硬任务。三是要认识目标导向。总书记要求“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乡村振兴,板底乡务必以“农业稳乡、畜牧强乡、生态立乡、文化活乡、旅游兴乡”五乡战略为统领,着力打造“文化板底、生态板底、宜居板底、和谐板底、魅力板底”五个板底。
第二,准确把握两个理念。一是把握好绿色发展理念。抓发展就要首先抓产业,产业是农村长远发展之基,是脱贫致富的主要依托。有了产业的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板底乡要把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中,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畜牧、花椒、中药材等“长期+中远期+近期”特色产业,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努力走出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二是把握好人力发展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实施好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训机制,倾力打造人才高地,加快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努力推进人才战略机制的建成。
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板底乡要做好“四个”紧盯。
第一,紧盯“党建统领”抓脱贫。一是以开展“三进三增”(带着思路谋略进村寨、带着资金技术进田间、带着真情实感进农户,增进农村社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干群感情)和软弱涣散村治理为契机,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和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职工,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惠农政策,确保脱贫攻坚和党建工作实现双治理双推进。二是落实“10个1”、推动“五个好”,即落实好各村“一面国旗、一台电视、一套办公桌椅、一块村干部值班服务事项公示牌、一块党务村务公开栏、一间便民利民服务室、一套政策宣传喇叭、一间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台座机电话”,进一步深化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基层组织阵地。
第二,紧盯“基础设施”抓脱贫。一是充分利用浦发银行划拨的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各村(尤其是贫困出列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二是全力保障板底彝寨4A级景区建设工程,不断改善旅游基础条件,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拓宽旅游市场空间,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
第三,紧盯“产业发展”抓脱贫。按照“21111”(贫困户户均养殖大牲畜2头以上、有1亩以上经果林、1亩以上经济作物、1个菜园子、10只以上家禽养殖)的思路,在长期产业方面,以旅游业和发展经果林为主,主要措施为建设板底彝寨4A级景区和种植22000亩经果林等。在中远期产业方面,以畜牧业为主,主要措施为充分撬动银行资金,利用“特惠贷”和产业扶持资金等政策措施助力产业发展,确保到2020年“3个1”加“3448”工程的落地生根[“3个1”即:种植1万亩经果林;力争2020年大牲畜养殖数量达1万头以上(户均达2.5头);力争2020年羊养殖数量达1万只以上(户均2.5只)。“3448”即:在全乡范围内实施生态林建设3万亩;力争2020年生猪存栏达4万头以上(户均10头);种植经济作物4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2万亩、蔬菜5000亩、青贮饲料5000亩、中药材5000亩、荞麦5000亩,户均9.5亩)。力争2020年家禽养殖数量达8万羽以上(户均20羽)。在短期产业方面,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措施为实施“112233”农业示范工程,确保产业发展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850元以上,带动全乡贫困户1609户8159人脱贫致富,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土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参股入社,转变为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难题,基本形成“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产业发展模式。
第四,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抓脱贫。严格按照“三率一度”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标要求,以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五个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大幅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和错退率,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确保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人均收入达3535元。同时,进一步加强干部帮扶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全乡帮扶干部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帮扶干部政策水平,增强履职能力。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发展任务、最大的民生任务、最大的战略行动,我们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只争朝夕背水一战,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硬仗,在试验区广袤的土地上奏响“脱贫攻坚,板底率先”最强音。(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