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14

又是一年“观风”时

作者:李玉荣 雷迪 时间:2018-12-14 阅读:226


   大雪时节,乌蒙高原寒意渐浓。然而走进观风海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繁忙的发展景象。
  “这段时间正在忙于推进‘三化’工程建设,干部群众都很忙。”一见到记者,观风海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金超说个不停。
  眼前,沙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兰军,刚刚从村上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他每天都要跑50多公里,督促村民们保质保量做好串户路、院坝、排水沟硬化等工作,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这是一年来,观风海镇干群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年来,观风海镇干群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提速转型、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
  “预计今年实现镇域生产总值3.36亿元,同比增长9.09%,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同比增长7.18%;全部工业增加值0.72亿元,同比增长9%;全部农业生产总值2.62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2044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25元,同比增长10.0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0.9%。”观风海镇党委书记刘仲文说。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大进展
 
  全力推进交通建设。以“组组通”三年大决战行动为契机,全镇规划实施“组组通”公路建设共计150.815公里,现已完成路基开挖143.026公里,预计年底全面完工。
  全力推进水利建设。按照“先急后缓、先难后易”原则,因地制宜规划整合资源建设李子村、海丰村、野鸡河社区等9个点、涉及3027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实现了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性缺水问题、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全力推进村(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海丰村、塘房社区等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建设,共投资80万元按照“四个一”标准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全力推进土坯房(危房)抗震改造项目建设。今年县级下达任务数1869户,截至目前启动937户,达49.7%,竣工628户,竣工率达33.4%。
  全力推进“三化”建设。按照“一户一策”建设方式和补助标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共计有48477㎡串户路硬化、21314㎡的院坝硬化、291421㎡房前屋后排水沟需要硬化,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全力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建设。按照“项目融资、标准规划、协调统筹”的工作思路,自筹资金11万元用于新建白沙村公共厕所1座和集镇、勺口村、七里半社区等公共区域厕所改扩建,进一步满足集镇、乡村公共区域人口聚集生活需求。
 
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稳步调减低产低效农业。新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 20个,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320多名引领群众“奔小康”。
  按照“宜烟则烟、宜蔬则蔬、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宜薯则薯、宜畜则畜”的原则,调减低产低效玉米种植面积9000亩,种植马铃薯3.85万亩,实现产值1.32亿元;种植优质烤烟4869亩,收购烟叶121万斤,实现烟农收入1989万元;种植蔬菜0.77万亩,实现产值2.15万元;种植万寿菊种植1500亩,实现产值630万元;当归种植500亩,实现产值2830万元;依托恒大集团帮扶契机,在果化社区实施100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与海丰村400亩蔬菜大田基地项目,并投资约600万元在果化社区建设占地20亩的中大型冷库,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持续掀起脱贫攻坚热潮。今年全年减贫390户1115人,完成箐口村、新民村等2个贫困村顺利出列。    
  抓好精准识别。持续开展多轮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再识别、再回访,结合“五项专项治理”,针对精准扶贫系统错评、漏评、错退情况进行“问题整改”,共清理清退错评对象177户441人,登记录入漏评对象53户193人,纠正完善错退对象55户198人。
  打好“四场硬仗”。投入产业发展扶贫资金390万元,完成了799户金融扶贫贷款“特惠贷”3484万元。大力发展马铃薯、大棚蔬菜、高原冷凉蔬菜等山地特色农业,覆盖6985人贫困人口。
  用足扶贫资源。成立了15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流动讲习485次,共实现38965人次培训;配合恒大集团完成325人贫困人口的就业培训;以“10+N”就业扶贫为契机,共开发公益性5个,共实现102名人员就业其中含贫困户就业,其中护寨保洁员42名、养老护理员2名、护林员30名、文化志愿者14名、“一村一协警”辅警招聘14人、禁毒专干1名,进一步激发斗志,提升技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生态建设实现大提升
 
  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结合经果林种植、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种草还牧、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工程,切实做到“封、造、管、抚、育”五措并举,山、水、林、地、路综合治理。全年病虫害防治6800亩,规划实施华山松、苹果、花椒、火棘等退耕还林种植计划7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1%,提高了0.17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成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