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循环 脱贫更快捷
作者:杨静 马超宇 时间:2018-12-17 阅读:223
农业大循环 脱贫更快捷
——兔街镇龙洞村发展循环农业助农致富记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马超宇
走进兔街镇龙洞村,一阵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这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折射出了龙洞村群众勤劳致富的情景。他们发展苞谷煮酒、酒糟喂猪、猪粪种植、农特销售“四位一体”的循环农业,让自己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近年来,龙洞村依托良好的气候、水源、物产等资源优势,按照“113攻坚战”要求紧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按照“531”工作思路,持续开展“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创实业、党群携手富家业”的“三业并举”实践活动,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循环农业脱贫致富。
寻找新出路 发展新产业
“我们村一直坚持党组织和党员零距离服务,全覆盖引领,把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雨科酒、种养殖等循环农业经济,切实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龙洞村主任李正贵说。
近年来,龙洞村用酿制雨科酒产生的酒糟来饲养牲畜,再用牲畜排出的粪便种植蔬菜,再将蔬菜销售后赚到的钱用来购买包谷酿制雨科酒,形成了雨科酒—牲畜—蔬菜—苞谷的循环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据了解,龙洞村全村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480亩,今年发展蔬菜种植200余亩,可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同时,该村106户小作坊一年能够生产380吨白酒,产值可达760万元。全村可利用煮酒产生的酒糟养猪500头、养牛100头,产值可达250万元,再加上农家肥种植有机蔬菜产业等,整个白酒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万元,可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增收2.5万余元。
此外,该村还因地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带动群众致富。今年,该村共发展种植了烤烟1300亩,种植了苦丁茶100余亩,种植了核桃、板栗、花椒等特色产业600余亩,种植蔬菜200余亩,调减了玉米131亩,饲养生猪1200头、牛400头,鸡、鸭、鹅等家禽1600羽。
成立专业合作社 带领百姓早脱贫
随着雨科酒销量的逐渐增大,雨科酒酒糟存量也随之增多,草海雨科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支家跃带领村民把雨科酒酒糟改良成喂养牲畜的饲料,并于2016年3月成功注册了威宁福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边用酒糟生产饲料,一边搞生猪养殖,为龙洞村群众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耿才高夫妇是龙洞村五组贫困户,合作社将他们纳入了长期工人,每月在合作社里负责喂养能繁母猪和商品猪,平常没事的时候,耿才高也会酿制少量的酒,以此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
“我们家现在只有两个劳动力,还有读书的孩子需要负担,合作社除了给我工作岗位,还能帮我代销自酿的雨科酒,为我们家带来了致富希望。”耿才高高兴地说。
现在,耿才高夫妻俩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能有5000元的收入,再加上自己酿制的雨科酒,一年也有1万到2万元的收入,“我决定在2019年完成脱贫出列的任务。”耿才高在脱贫这件事情上下了很大决心,他也想快点迈进小康之家的大门。
在龙洞村,像耿才高夫妇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在支家跃草海雨科酒业有限公司和威宁福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了雨科酒的酿制和发展中来。
顾绍敏也是龙洞村的贫困户,家里共有5口人,4个孩子在外上学,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只有她1人。无奈下,她只能去向支家跃学习酿制雨科酒,看似繁重的活,她却能全部干下来,目前,她每个月酿制出的雨科酒达500斤以上。
“现在,我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每个月还能把自己所酿制的酒全部卖掉,1年拥有1万多元的稳定收入。”1万多元是顾绍敏每年酿酒净赚的钱,再加上家里的1头能繁母猪、12头小猪仔和1头能繁母牛,一年下来,孩子上学的学费和家里的生活开支全够了。
如今,龙洞村雨科酒带动起来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下一步,该村将按照“531”工作思路,以党建扶贫“七制并举”工作机制为抓手,整合党员干部资源,为雨科酒的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除此之外,该村还积极争取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强雨科酒土法酿制的生产,发挥土酒药煮酒的绿色健康食品优势,将雨科酒小作坊进一步壮大,把雨科酒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