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20

“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威宁怎么干”大讨论

作者:   时间:2018-12-20 阅读:184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陇华

  威宁作为毕节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主战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威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应以绿色发展引领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
 
  一、以绿色理念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良种为龙头、投入为保障、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不断提升种薯比例、加工转化比例和产出效益水平,真正把威宁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和重要加工薯生产基地。强化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对现有企业重点扶优做大做强。强化品牌创建推广。以“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统揽,着力培育“威宁洋芋”区域公共产品品牌。强化发展模式创新。组建马铃薯产业协会,强化对马铃薯产业的协调和统筹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户经营;统一品种,分户种植;统一技术,分户指导”的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健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种薯和商品薯营销。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马铃薯生产”,稳定马铃薯市场,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鼓励农民采取股份制、股场合作制等形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积极鼓励企业、大户以承包、租赁、联合、股份合作等经营形式合理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强化人才支持。重点引进高尖端马铃薯良种研发、选育、加工、营销等专业人才,组成一名首席专家、一个研发中心、一批示范基地和一支队伍的“4个1”科技创新团队,用好现有人才,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政策支持。在项目整合方面,按照“项目集中、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各级其功”的原则,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聚道,强化部门协作和资金整合,将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倾斜用于发展马铃薯产业。加大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力度,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
  (二)着力加快苹果产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发展、科学布局、资源集约的原则,强化主体培育、项目集中、财政金融扶持作用。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标准化种植,努力提高质量安全,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创建知名品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延长产业链,努力把威宁建成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强化苗圃基地建设。重点围绕苹果产业高效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强化产品精深加工。在产业集中发展区域,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的果品精深加工企业,重点开发苹果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基地、办项目,辐射带动产业基地及周边区域发展。依托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大力宣传推介威宁高原生态苹果。
  (三)着力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以药源基地建设、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为目标。大力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大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加快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强化社企联动作用。全力打造“威宁中药材”品牌。在科技投入与创新、人才培育、财政扶持、投资融资等方面精准发力。
  (四)着力抓好农林畜牧产业等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扶贫内容,体现地方特色。突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选好产业项目,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出发,从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考虑,从群众反映最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研究制定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有辐射带动力的致富能人和农业龙头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低补贴门槛,采取以奖代补、小额贷款、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扶持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参与度和受益度,增加租金、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引导培训服务平台向乡村延伸,开展定点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人才培训服务。
 
  二、以绿色理念推动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高标准规划风电项目建设、水电站项目建设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突出规范化、绿色化、规模化。持风电机组技术引进、合作和自主研发,促进风电项目实施,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链。积极发展硅片、太阳能电池与组件、集成系统与设备等光伏产品,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具有特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基地。扎实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引进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高效燃烧及供热、气化和液化等关键技术,建设一批生物质、农林废弃物直燃与气化发电供热供气示范工程;推广“秸秆-捡拾成型-工业燃料”和“秸秆-气化-热气电”等生态循环技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扎实推进水电站项目建设。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品深加工。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绿色”产业,以“名、优、新、特、精”产品为发展方向,以马铃薯、苦荞、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为产业支撑,立足产品精深加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市场化、国际化、名牌化、集群化”战略,促进零散生产向延伸主导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链、产品群转变;加快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省内外知名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加快推进园区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发展平台。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园区功能分区,对入园企业实行相对集中布局,形成分区合理、产业互补的若干个功能区。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滚动发展”完善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按照“党政搭台、银企唱戏、互惠双赢、共谋发展”的思路,完善银、政、企沟通金融服务机制。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全力加快园区基础配套,加强绿化、美化配套建设。大力推进配套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项目引进奠定坚实基础。着力集聚优势项目。让园区充分释放规模积聚效应。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成果。加强项目储备,谋划实施大项目、好项目,精心包装,及时推介,瞄准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深入研究大公司、大企业投资意向,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投资兴业。主动跟进抓服务,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推进激励和项目督办机制建设。
  (四)加快推进煤矿行业转型升级。坚持走多元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道路,以做特、做新、做精、做实、做优、做强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定的支撑。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战略合作、资产联营等多种形式,推动煤炭企业与上下游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从传统的煤炭开采业向现代产业体系嬗变,形成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元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以绿色理念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化建设。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等,推进全县旅游业发展;优化发展布局,构建全域旅游空间体系,深入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旅游竞争力;大力发展“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要素,推动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提升交通设施水平,构建全域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实施全域旅游营销战略,塑造目的地品牌形象;强化协调配合,提高旅游业综合治理能力。以人才兴旅、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支撑,以诚信文明、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旅游产品、服务全面提升为重点,以智慧旅游平台和精准精细营销为手段,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全域旅游并重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供给更足、结构更优、产品更新、服务更佳、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原生态为核心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新字号”旅游强县之路。
  (二)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为主渠道,以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链接为方向,以直供直销等零售业态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疏通流通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产品经销商实现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鼓励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和大宗农产品购销企业跨区域经营,积极开展直采直销,努力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注重集合地理区位优势、农产品特色优势、辐射带动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的综合效应,科学合理布局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以“互联网+流通”为载体,加强公共投入和环境建设,以示范、培训、宣传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推动传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释放消费潜力、激发行业活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特色农产品网货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推动流通与生产高度融合,增强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城乡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构建绿色循环流通体系。
  (三)积极发挥金融作用。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立足县域,发挥金融扶贫优势,创新金融扶贫方法,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跟进式金融服务,积极发放贷款,支持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帮助贫困农户种植农产品增产创收。通过采取向贫困农户发放“特惠贷”参与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方式,让农民在股权收益中分享红利。通过采取信贷资金投放方式,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助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强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满足贫困村各项支农补贴资金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除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四、以绿色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坚持高水平规划,绘好城市发展蓝图。科学谋划好编制好规划、严格管理好实施好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化城市功能布局。通过规划管好城市功能,使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做到集聚集约集群;与市民生活需求和活动规律相适应,做到便捷舒适安全;与自然山水大格局相协调,做到显山露水、凸显特色,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彰显城市特色风貌。按照美的法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城市设计,把城市设计内容转化为规划控制要求,加强对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引领管控,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
  (二)提升特色小城镇建设水平。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新思路,统筹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小城镇自身特点,体现自然特色、产业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搞好小城镇功能分区,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实现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架构好小城镇框架,膨胀城镇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小城镇聚集能力。以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六型城镇”为引领,以国家和省级示范集镇建设为目标,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规划建设之中,推进集镇高质量建设。
  (三)着力做美村庄。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科学编制和实施县域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特色城镇和村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建设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抢抓国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机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业、路、水、电、讯、房、绿、寨“八个小康行动计划”。
(本报编辑整理)


团县委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团县委将继续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应有的职能。将从以下方面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共青团的聚焦主责主业的必然要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威宁团县委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结合青年思想认知特点, 创新工作方式,以青年喜欢的方式引导全县团员青年深入了解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辉煌成就,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结起来,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服务家庭困难青少年,助力脱贫攻坚
 
  共青团的力量来源于青年,价值也体现在对广大青年的团结凝聚上。帮助特殊困难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团县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继续深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助学项目,力争每年为 500名以上贫困学生直接提供资金资助,征集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与特困学生“一助一”结对,按需提供生活资助。向困难家庭青少年传递党的温暖,把他们的利益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他们的迫切需求,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努力把团的工作做实做细。汇聚社会扶贫力量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扶贫, 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努力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需求的有效对接, 着力在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助残助困、 医疗救助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一是建立威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探索推动公益志愿团队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结对服务,并尝试引导推广到其他贫困村。
  二是建立威宁县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主动对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职校、工贸学院等学校,成立政策宣讲、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环境保护、旅游帮扶、劳务输出、金融服务等 10 支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科技示范项目推广、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农业技术指导、送医送药、健康知识普及、帮扶留守儿童和贫困户等志愿服务活动。
各乡镇团委、机关企事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团组织各自依托辖区内团干、团员、青年志愿者、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致富能手、创业青年、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探索成立青年宣讲队、青年调解组、青年帮扶队,并结合各自实际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团建工作,助力共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搬迁点团建工作是当前全省团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县有搬迁点10个,当前在五里岗欣园社区已组建团组织,团组织有阵地、有组织、有活动,在社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团县委将对其余的搬迁点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青年的数量、分类,力争在所有搬迁点建成团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强化服务能力,创新活动方式,扎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安心、顺心、舒心,促进搬迁社区的和谐稳定。
(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