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肉牛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作者:臧锐 时间:2018-12-21 阅读:248
本报讯(通讯员 臧锐) 近年来,威宁把肉牛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产业来抓,坚持“六个一批”,保证肉牛数量持续稳定增长。
培植一批“专业户”。在全县鼓励、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在10头以下的农户从事能繁母牛养殖,特别是扶持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养殖1-2头能繁母牛,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能繁母牛养殖之路,做大做强全县能繁母牛群体。推广科学饲喂、犊牛早期断奶、提前配种等技术,缩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畜生产能力。
培育一批“规模场”。鼓励、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在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示范带动农户发展肉牛生产。严格按照“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合理布局,着力“稳千头、布百头、重点发展二三十头”,充分利用恒大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发展肉牛养殖,合理布局新建10个百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力争每年新增养殖肉牛3万头以上。
壮大一批“企业场”。依托恒大帮扶,引进、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一体化的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引领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做大“牛市场”,做强“牛经济”,壮大一批肉牛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恒大集团引进的中禾恒瑞、壹加壹等肉牛养殖企业,建设全产业链的肉牛产业体系。
建设一批“保种场”。在板底、炉山、新发、石门等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的适宜片区重点扶持、培育一定数量的养殖企业,做好威宁黄牛的保种、扩群增量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恒大援建防疫改良中心的资源,加强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通过内引外联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地方资源优良品种的扩群增量和开发利用。
增加一批“供应场”。以全县粮食玉米种植数量大规模减少为契机,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提倡林下种草、冬闲田土种草、田边地角种草、建设青贮玉米种植基地建设循环使用土地,利用“威宁洋萝卜”、绿肥(光叶紫花苕)等作物与马铃薯套种互不影响的特点,大力发展“威宁洋萝卜”、绿肥作为饲草饲料。
强化一批“监管场”。坚持依法治疫、预防为主方针,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肉牛疫病防控网络,确保肉牛重大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疫病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在全县布局1个规范化肉牛隔离场,杜绝将病牛引入威宁境内。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和病死牛肉无害化处理执法监管,加强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完善的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确保牛肉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