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坪的巾帼牧歌
作者:夏超 时间:2018-12-24 阅读:192
艾家坪的巾帼牧歌
——二塘镇艾家坪社区致富带头人龚隆盛带领残疾群众创业记
记者 夏超
“在合作社里务工,每年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我现在衣食无忧,吃穿不愁,生活不费力,多亏了合作社的帮助。”在二塘镇艾家坪社区隆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合作社里喂牛的残疾群众刘相相如是介绍现在的生活状况。
在二塘镇艾家坪社区,提到龚隆盛的名字无人不晓,30岁的她经历过命运的多重磨难打击,在一无所有的生活谷底通过自力更生,变身为养殖大户,创造了白手起家的传奇。致富后又成立合作社养殖肉牛和黑山羊,带领村里的贫困群众一同走上脱贫路,敲开致富大门的故事,更是成为乡邻美谈。
不屈服于命运
沿着102省道一路前往艾家坪社区,山间的草地里,“咩咩咩”和“哞哞哞”的牛羊叫声不绝于耳,龚隆盛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出现在记者眼前。
看见记者来访,热情洋溢的龚隆盛主动打起了招呼,还没等记者发问,龚隆盛便一连串谈起自己的创业故事。
脸上总是挂满笑容的龚隆盛今年刚过30,如果不是行走时左腿显露出异样,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命运遭受过多重打击,却仍然努力把生活过得充实幸福的残疾人。
在搞养殖之前,龚隆盛原本家境富裕,生活无忧,2009年,一场车祸,让她和丈夫双双残疾。丈夫右腿踝关节粉碎性骨折,龚隆盛失去了左腿,膝关节以下截肢。
龚隆盛依稀记得,那一年自己才23岁,在美好的年华里不仅身心遭受了严重创伤,还背上了20多万的医疗债务。
龚隆盛好不容易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决定外出务工还债,可是每到一地,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愿意接收她。
2011年,龚隆盛向亲戚借钱,搞起鸡兔养殖,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养殖以失败告终。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养鸡兔失败后,当地的一个养羊大户要外出务工,龚隆盛便以赊账的方式向其接过20多只羊进行养殖。刚好碰到市场上羊价一路飙升,又得到县残联的资金帮助,龚隆盛和丈夫决定创办养殖场养羊。
喂了两三年,龚隆盛的养殖场羊存栏量达到150来只,还喂养了30多头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艰辛的努力,凭着一股韧劲和吃苦耐劳、务实肯干的精神,付出的汗水最终结出了成功的果实。几年间,龚隆盛还清了所有的欠债,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开始以合作社方式经营。
“规模扩大了,靠两双手肯定是忙不过来了,我专门招了10余个残疾人来养殖场务工。”龚隆盛说。
帮带乡亲谋脱贫
在合作社管理养殖场的管学才腿脚不方便,是第一个到隆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务工的群众,每天兢兢业业地为合作社里管理着200多只牛羊,行走在山野之中,管学才觉得生活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收入稳定有保障,日子很有奔头。
“我在合作社务工已有3年,每年有3万多元的务工工资,和以前东奔西跑愁生计的日子比起来,现在强太多了。”管学才说。
据管学才介绍,近些年在合作社里面学了点技术,也有自己养殖点牛羊的想法,龚隆盛知道后,送给他2头能繁母牛养殖,出生的一头小牛崽现在已有人给价8000多元。
和管学才一样腿脚不便的贫困群众刘相相,一心想通过养鸡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龚隆盛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买了100多只鸡苗。
由于管理不善,刘相相养的鸡现在只剩下20多只。龚隆盛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安排他在养殖场零散务工,每天给予200元的务工工资。
“她告诉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消沉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生活的一扇门关闭了,要记得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所以我不会对生活气馁。”刘相相说。
对于龚隆盛给予的帮助,刘相相充满感动。
在刘相相眼里,龚隆盛不管做事还是为人都无可挑剔。在带领贫困群众养殖牛羊发家致富方面很有方法和路子。
“他不摆架子,在各方面我们有哪点不懂的,什么事情该怎么做,他都会进行指导。”刘相相说。
龚隆盛也热衷于帮助困难群众,参加各类爱心公益活动。
去年冬天,发现同社区的尹掌权和张珍珍两位老人常年住在岩洞里,龚隆盛特意买了大米、1000斤煤炭、水果等物品去看望,为两个老人送去了冬天的温暖。
“她家的养殖场现在办得有声有色,龚隆盛也经常做好事,常常给村里困难的乡亲送米、油、水果等生活物品,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周边的群众如是评价龚隆盛。
在龚隆盛看来,在农村,一个人富不算富,搞好帮带,领着老百姓致富才是富。接下来她将探索合作社新的发展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脱贫奔小康。
“我希望把我们艾家坪社区的贫困群众都吸纳进来,让大家在自家的土地上通过养殖务工挣钱,实现脱贫致富。”龚隆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