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廉”说
作者:刘梓妮 时间:2018-12-24 阅读:221
之所以说是《新爱“廉”说 》 ,我们首先还是温故而知新。旧版的爱莲说是这样说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是北宋周敦颐先生所写的《爱莲说》,全文共144个字,将莲的万方仪态描摹得神形毕肖。莲扎根淤泥之中,坚守自己的忠贞纯洁。流水不朽,青莲不妖,只默默绽放自己的清香。上溯唐代,李太白以青莲自居,于是青莲就成为人们对于纯净、淡泊、美好的凝结和向往。
因“莲”与“廉”音同,“青”与“清”谐音,所以“青莲”成了“清廉”的象征,因此,新爱“廉”说,取的就是“清正廉洁”的意思。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廉”的解释为“廉者,清也”,有“广听民声、为民请命”的意思,引申为品质上的正直、不苟取,它与“贪”相对。“洁”是一个刚直的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刚正不阿,堪做栋梁。连贯起来,廉洁是一个干净的词,如莲之洁,出淤不染;廉洁是一个坚强的词,品质坚硬,拒腐防变。廉洁是一个崇高的词,理想坚定,坚持原则。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丹心可照汗青,青史永载清名。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为官如此,为民亦如是,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如此。让我们撒下廉洁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直到开花结果。如果我们有一颗廉洁之心,我们还会对乱倒饭菜的现象视而不见吗?如果我们有一颗廉洁之心,我们还会对生日宴请念念不忘吗?如果我们有一颗廉洁之心,我们还会对品牌服饰津津乐道吗?如果我们有一颗廉洁之心,我们还会对违纪违规行为熟视无睹吗?不,我们不会!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联合国调查也指出:中国孩子成长的三点将决定中国的未来。这三点是中国的孩子是否有责任心,是否吃苦耐劳,是否能搞好将来的廉政建设。历史也终将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
廉洁有时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廉洁有时是一个闪光的故事。
清廉的故事里有春秋治邺的西门豹,有铁面无私的包龙图,有为民伸冤的况伯律,……正是这些清正廉洁之士,构筑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虽历经岁月的磨洗,却依然清澈,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辉。
廉洁有时还是一种内敛的品质。
晋武帝时期,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于是向胡威问:“你和你的父亲比起来,谁更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的父亲。”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我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我自己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我和家父相差甚远。”
廉洁有时还是一身浩然的正气。
“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这是敬爱的朱镕基爷爷推崇的一则官箴。东汉时,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举荐之恩,夜里携黄金百两拜见,杨震严拒,王密说:“时已暮夜,定无人知。”杨震正言厉色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
因此,廉洁是恪守清贫的两袖清风,廉洁是青竹亮节的宽广胸怀,廉洁是“富贵不能淫”的洁然正气,廉洁是“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它如出自于深山的石头,等闲于熊熊烈火的焚烧,不畏于粉骨碎身的考验,以磊落光明的襟怀,洁白朴素的情操,矗立起了一座真正的人生座标。
清廉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只要你摆正了脚跟梃直了腰,你就不会象牛马那样被人用绳子牵着走,不会象鹰狗一样任人用鞭子抽。这样你才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你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才会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也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沿途的风景,才会看到远方的原野和诗。
清廉如歌,清廉如诗。山峰,因为廉洁更加巍峨;林海,因为廉洁更加翠绿;江河,因为廉洁更加宽阔;大地,因为廉洁更加平坦。拥有廉洁,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星空;拥有廉洁,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沁染一个季节; 拥有廉洁,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溅起整个海洋;拥有廉洁,一个小小的人物可以踏出一路风光。
水清见鱼影,心清知德行。昔有爱莲说,今日更唱爱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