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25

陶永爱和他的三辆车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12-25 阅读:196


   陶永爱喜欢车。
  从第一辆永久牌单车到如今的一辆本田汽车,从人力驱动到发动机驱动,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在陶永爱买车的故事里,讲述着属于陶永爱和草海镇同心社区发展的故事。
 
时髦的永久牌单车
 
  “那时候买一辆单车比现在买一辆汽车还拉风。”那是1994年,单车成为农村家庭的一个稀罕大件儿,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一时期的诸多电影中,单车的频繁出现也让单车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在那样的背景之下,陶永爱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辆车——280块钱的永久牌单车。说起这辆单车的由来,陶永爱记得比较清楚。
  那是威宁城市建成发展奋进的几年,钢筋水泥的堆砌不断在扩大城市的版图,工地上需要大量的水泥工。陶永爱结束了学校的课程,没有升学,而是走向了工地。在工地干了几年之后,陶永爱拿着手上积攒下来的工钱,买了单车。
  在同一时期,同心社区的单车数量也在不断曾多。单车成为村子里家庭生活的一个标配,如同今天的洗衣机和电视机一般。
 
实用的三轮车
 
  陶永爱的第二辆车是一辆三轮车。
  到了1999年,三轮车逐渐取代了单车,成为农村出行和主要货运工具。
  那几年,同心社区开始经济发展。一项新的烤烟惠民政策让村子里的人开始有了打拼的支点,政府无息贷款给百姓种植烤烟。陶永爱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回到同心社区,有了他人生的第一笔贷款。3万元的烤烟贷款让他战战兢兢,同时也燃起了他对新生活的希望。有了烤烟贷款,陶永爱开始种植烤烟,那几年,烤烟市场非常好,第一年,陶永爱不仅还清了3万元的烤烟贷款,还赚了两万多元。烤烟成为同心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陶永爱通过烤烟种植手里第一次有了万元以上的存款,成为那个时代别人口中的“万元户”。
  “这人还是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得两手抓。”用烤烟所得的钱,陶永爱花费了3800元,买了人生第二辆车,一辆三轮车。农闲的时候,陶永爱开始用他的三轮车在城乡之间来回周转收购生猪。
  在陶永爱的印象里,那个时候的同心社区没有一条水泥路。那几条破烂的泥巴路,可没少让陶永爱受罪。一到下雨天,他的三轮车总是在泥塘里连猪带人一起侧翻。搅得他全身上下没有一点儿干净的地方。
  三轮车的出现伴随着陶永爱最为艰难的几年,可是,陶永爱却说,那是他印象里奋斗得最开心的日子。经济一点点向好,而他自己也用那辆三轮车拉着彩礼娶了媳妇。
 
时尚的汽车
 
  陶永爱的第三辆车是一辆17万元的本田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让陶永爱逐渐发了家致了富。
  千禧年以来,同心社区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原来一条水泥路都没有的同心社区,终于修通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为当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配套。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种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大棚套种;积极引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发展乡村旅游。
  不到几年的时间,同心社区成为威宁县城的一大“菜园子”。2500亩白萝卜成为远销省外的抢手蔬菜,蔬菜大棚将新鲜的西红柿和三膜马铃薯供应到各地市场的同时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同时,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同心社区,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的务工去处……
  陶永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买了他人生的第一辆小汽车。
  紧随产业发展的大潮,陶永爱从种植烤烟的大户转移到种植蔬菜的大户。2016年,陶永爱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三膜马铃薯和各类蔬菜,采用大棚套种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如今,他的蔬菜大棚成为同心社区的一大产业亮点,种植的蔬菜远销广东、湖南等地。他自己也在不断发展当中,成为了同心社区的一名村干部。
  从单车到汽车,车轮子里不断滚动的不仅是陶永爱的个人发展史,也是同心社区的历史脉络。如今,同心社区90%以上的家庭都有了家用小汽车。村民的收入水平也从原来的勉强吃饱到现在的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从一个家庭中找到经济发展的脉络,同样,也能从陶永爱买车的故事里看到同心社区一步步从“没有收入”走到如今的“塘约道路”示范村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