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文双语职业 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8-12-26 阅读:173
本报讯(记者 罗喜贵) 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大潮的冲击,不少彝族文化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为了抢救和保护彝族文化,威宁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创办了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以政府引导的方式进行规模化办学,全面培养布摩和各类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者,为研究彝族的文化、历史、经济及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贡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在威宁规模化办学的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自2012年3月招生以来,连续5年共招彝族生400多人,培养了200多名毕业生,生源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全国各地的彝族地区。该校现有5个教学班,其中东部方言班3个,北部方言班2个,共有教职员共21名(含工勤和行政人员),其中专任教师10人。学校开设的科目除以彝文教学为主科外,同时还开设了计算机操作、应用文写作、国学、音乐、体育等附加科目。附加科目每周2-3个课时,其余课时均为主科彝文教学。此外,该校另聘有农、牧、家政、旅游教师13人。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学校还将开设南部方言班、东南部方言班和西部方言班及其它旅游、畜牧兽医、家政服务等12个专业学科的教学 。
据悉,该校是目前为止全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一所专门学习彝文、布摩文化的一所特殊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创办主要是本着“救书,救人,救学科”的宗旨,培养彝族文化古籍的抢救、整理的专门人才和传授文化科技知识,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的目标。学校自创办之日就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全国彝族地区的高度重视。
目前,该校已被省民委列为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被贵州民族大学列为“双语教学实习基地”,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已在网上公布),被市民宗委、县民宗局拟申报为省级“民族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