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12-27

喜看“新飞”焕新颜

作者:罗喜贵 叶启伟 时间:2018-12-27 阅读:319


 喜看“新飞”焕新颜
——改革开放40周年么站镇新飞村蝶变记
记者 罗喜贵 叶启伟

  走进么站镇新飞村,一派和谐美丽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村内环境干净整洁,房屋、道路规划有序,村民安居乐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0年来,么站镇新飞村的变化太大了。”村民夏训成充满感慨地说。
  “40年前,村子里的人家住的几乎都是土坯房、茅草房,今天,大家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有墙有院有花,生活充满了温馨与快乐。”65岁的陈廷怀可是见证了新飞村的一点一滴的变化。
 
★★从饥荒到解决温饱
 
  40年前的么站镇新飞村,几乎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村子里连一条进出的土路也没有,更别说什么赶场的集市了,村民们要上一趟街卖点什么或买点什么,得翻山越岭走上三个小时的山路到威宁县城。由于交通不便,来县城10多公里的山路比现在进一趟省城都还要难。
  据陈廷怀介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0多岁的他在村里大集体的人民公社里当记分员,一天一人仅有二两面的口粮,饿得满山遍野寻找野菜充饥,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竟然连野菜也吃不上,人们个个被饿得面黄肌瘦。
  在陈廷怀的记忆里,新飞村群众真正吃得上饭始于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村里的大集体土地被承包到户后,村民们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大家种粮有了积极性,几年下来,粮食有了结余,全村饥荒总算得到了解决。
  然而,真正让新飞村发生改变的却是始于1983年。1983年,新飞村修通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通村土路。
  有了路,新飞村从此改变了人背马驼的局面。外面的大车能够开进了村里,不少人家开始大面积地种植马铃薯,到了收获的季节,将马铃薯采挖后卖给外销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有的人家还自己打砖盖起了新房子,村容村貌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和村里公路的修通,新飞村的经济开始盘活起来,不仅村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
 
★★从卖血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9年9月,威宁农民陷入“卖血,盗采,超生”三大怪圈的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么站镇新飞村是“榜上有名”的“卖血村”。
  2010年来,该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帮扶、引导和村民自身的奋发图强下,紧紧围绕经中央、省威宁试点领导小组批复的《么站镇新飞村参与式扶贫规划》,按照“扶贫开发与社会救助、各方帮扶与农民主体、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典型引导与持续发展”五大原则,以扶贫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动力,以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一户一策,对口帮扶,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据陈廷怀介绍,当时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新飞村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每家每户都得到了帮扶部门免费给予的1至2头牛,全村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民通过养殖帮扶部门给予的牛和自身的发奋图强,几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了新飞村因贫困人口多、经济匮乏而走上“卖血”之路的怪象。
  如今,走进村里,新飞村却很少有人愿意提起当年“卖血”的事情,在各级部门的关心与帮扶下,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村民们搞的搞生产、做的做生意,整个村庄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从村庄变靓到向同步小康迈进
 
  自2017年以来,新飞村再次迎来了全县发展的好机遇。全村7个村民组全面进入了通组路、公厕、路灯安装等基础建设的攻坚阶段,各种建设如荼如火,今年11月份,该村积极响应全县“三化”惠民政策,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院坝、阴沟、串户路等“三化”工程硬化。   
  正在施工现场指挥村民硬化的村支书陈思全告诉记者,自今年“三化”工程实施以来,村“两委”和村民们可忙碌了,每天从早到晚大家都在拼命地干,看着变美变漂亮的村庄,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即使再辛苦,心里却还是乐滋滋的。
  在村民们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下,如今新飞村已修通通组路16公里、串户路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修建农村公厕8个、垃圾池15个、水窖390个。还全面实施了509户人家的院坝、阴沟等“三化”工程硬化,走进村寨,干净整洁的画面随处可见。
  然而,随着交通等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飞村村民们也开始走上了决战贫困迈向同步小康的“快车道”。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新飞村村民们种地大多采用人背马驼,生产粗放且效益低下。如今却大不相同,走进村寨,很少看到有人背马驼的现象,村里的人家几乎都驾驶着三轮车、拖拉机、山地车等农用运输工具奔跑在田间地头的通组路上或串户路上,农家肥被一车一车地运到地里,粮食被一车一车地运回家,再把丰收的粮食运出去卖上好价钱,村民们再也不愁因交通不便而导致农产品种出来卖不出去。
  “如今交通方便了,种菜也比过去强多了。咱们村里不少种菜的人家用三轮车拖到3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一年也要卖三四万呢。”村民韩家妹脸上充满了笑容,乐呵呵地说。
  “40年前的新飞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元,如今却超过了7000元。” 村支书陈思全感慨地说。40年,弹指一挥间,新飞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新飞村,不仅村庄变靓了,村民们也正在向同步小康迈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