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提颜值 村庄变了样
作者:卯龙艳 喻飞燕 时间:2018-12-28 阅读:190
“三化”提颜值 村庄变了样
——猴场镇保坪村全力推进“三化”工程小记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喻飞燕
从猴场坝子去保坪村,一路上坡。保坪村依山而建,村民居住在平均海拔1700米的半山腰上,作为一个三类贫困村,这里缺资金、缺思路,村民经济收入水平低,缺少主导产业支撑,加上人居环境落后,外出务工成为众多年轻人的选择,成为一个“空壳村”。
今年以来,为了全面推进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保坪村村支“两委”带领保坪村群众扎实推进“三化”(联户路、院坝、排水沟硬化)工程建设,努力补齐短板,落实精准扶贫,促进“空壳村”蜕变。
年关将近,走进保坪村,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过春节做准备。
54岁的亢祥珍一大早便拿着竹扫帚将门口的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家刚盖好了一幢二层小楼房,等着年前装修完毕,一家人就要搬进新房过春节。在亢祥珍家干净整洁的院坝里,她一边忙着晾晒秋收的苞谷,一边和我们聊起了今年以来周围环境的变化。“要说这个变化嘛,最大的就是门口的院子和门前这条小路,以前我们家除了家里是水泥地,屋外周围到处都是泥土,进门的小路是泥土路,院子里也是泥土的,卫生太差了,即使把屋里扫干净,去外面走一趟回来,泥巴又跟着到家里来了。”
不仅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村民的出行、运输也受到制约。亢祥珍家的二层小楼前年开始动工,到今年12月初才完成建设,主要就是因为运输不方便,建筑材料无法运到家门口。“原来我家门口只有一条小毛路,仅够小三轮车和人通过,修房子需要的砖、水泥、砂石材料需要转运几次才能到家里,砖、水泥要请三轮车转运,遇上忙的时候,我们还要自己用背篼去背砂石回来,耗时又费力。”亢祥珍回忆道。
如今,通过“三化”工程的实施,亢祥珍家的联户路、排水沟得到硬化,30个平方的院坝也完成了硬化,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距离亢祥珍家不远处,雷招荣一家也正在忙着改善自家的居住环境,64岁的雷招荣起早贪黑,忙着粉刷住了50多年的老屋。妻子前几年因为交通事故造成行动不便,孩子又在外务工,修葺老屋的事情落在了雷招荣一人的肩上,运砂石料、拌水泥、刮瓷粉,他一人全包。“以前条件不好,住的土院坝,晴天漫黄灰,雨天变成烂泥田;走的泥土路,又窄又脏。现在实施三化工程以后,院坝、门口的小路都硬化好了,原来屋后的排水沟不通,雨季家里返潮,现在房后排水沟也疏通硬化了,我也要把房屋进行修理一下,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住起来就舒舒服服的。”雷招荣说道。
现在的保坪村,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通向各家各户;村民每家门口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舒适宜居,“三化”工程带来的变化体现在这个村庄的每个角落。
保坪村五组村民张忠义家因为妻子生病和孩子上学,家里条件不好,2017年,他家被纳入精准扶贫系统,得到了1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他用这些钱买了两头小牛给妻子喂,自己则到六盘水务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如今他家终于修起了平房,一家人搬了进去。他告诉记者道:“现在新房子盖好了,门前的小路村里面也已经帮我家硬化好,因为我家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院坝硬化的是40的平方,屋外干净,家里也干净,不像原来住在老瓦房里,房前屋后又脏又乱。现在,家里面媳妇喂着两头牛,我在外面打工每个月也有收入,一定能脱贫。”
据悉,在“三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将农村人居环境改造落到实处,保坪村“两委”通过入户调查、测量,开展摸排,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同时,根据本村实际,召开群众大会,让老百姓知晓“三化”工程的实施,根据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的实际,村支“两委”和群众签订委托书,采取承包的方式,将硬化施工承包给第三方施工队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对施工进行督促检查,实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建设工程进度和质量。
自11月初启动实施“三化”工程以来,保坪村已经完成院坝硬化2786平方米、联户路6483.4米、排水沟1862米,覆盖了保坪村210户83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9户210人,完成率达到90%。
“现在我们村的三硬化工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人居环境大变样。明年春天一到,我们将会在完成硬化的道路旁、院坝边进行绿化,栽种小树和花草,绿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同时在产业方面,因为我们村的土地以山地为主,适宜发展经果林,所以根据土壤、气候条件,以及群众的意愿,我们会发放苹果树苗、花椒树苗以及核桃树苗,带领大家规范化发展农业产业,尽量让村民增加产业发展收入。”保坪村村支书金仕全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