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02

赤心谋发展 真情满山乡

作者:袁丹 时间:2019-01-02 阅读:407


 赤心谋发展 真情满山乡
——记黑土河镇半坡村驻村第一书记鲁玉龙
通讯员 袁 丹

  2018年3月,35岁的鲁玉龙被毕节市供电局派驻到了黑土河镇半坡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的到来,为半坡村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做好基层工作 筑牢战斗堡垒
 
  “嗒嗒嗒”的键盘声在村委会办公室尤为响亮,原来是村主任余万平在学习着用电脑报送镇里所需要的材料。走进办公室,两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投影仪格外引人注目。一个贫困村能有这样的办公条件可不容易。
  经询问,原来是鲁玉龙向后援单位争取到了1万元资金,用来完善了村委会办公室设施。
  如今,随着办公室条件的改善,半坡村村委会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已被调动了起来,村组织活动已步入正轨。
  据了解,自从鲁玉龙来到半坡村,他就积极协助村“两委”组织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摆到桌面上说清楚,及时和基础党员干部沟通,合力把支部建好,把扶贫任务落实好。
  常言道:“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鲁玉龙在协助村“两委”抓好基层堡垒建设的同时,他还带领村支“两委”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走村串户对精准贫困户逐一排查,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
  通过排查,鲁玉龙发现了一户属漏评户,15户1人2人户,均可采取合户的方式退出,最终将半坡村的贫困户由原来的99户393人锁定在了85户368人,未脱贫的仅有7户19人,贫困发生率仅2.19%,漏评率0.58%,真正做到了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
 
调整产业结构 壮大集体经济
 
  在鲁玉龙看来,扶贫是一场持久战,应该扶持培育好村集体经济,这样,即使驻村第一书记将来离开,群众仍然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鲁玉龙结合半坡村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带领群众和贫困户筹资了7万元和利用集体资金3万元建起了黑土河镇半坡村集体砖厂,预计年利润分红可达6万元。同时,他还组织由村为单位承包村上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的项目,所产生的利润归村集体所有,将村集体资金不断壮大。
  据了解,半坡村共有2700亩耕地主要是以传统的洋芋和玉米种植为主,但鲁玉龙深知如果不转变群众的传统种植观念,仅半坡村现种植的经济作物根本不可能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想到此,鲁玉龙挨家挨户地做起了群众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鲁玉龙说服了群众,将半坡村烤烟种植从120亩增加到了200亩,魔芋种植从45亩增加到了200亩,花椒种植从100亩增加到了200亩,让半坡村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调整,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群众收入也得到了提升。
  而对于鲁玉龙来说这还不够,他雄心勃勃地告诉笔者,明年他还要向市供电局申请15万元发展养殖业,一边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一边壮大村集体经济。
  “只有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通过分红,才能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实现贫苦户稳定脱贫。”鲁玉龙意味深长地说。
 
群众利益记心间 让群众看到希望
 
  “既然是第一书记,就应该扑下身子,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详细了解每位贫困户的所需所求,只有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真正破解脱贫难题。”在鲁玉龙的心里,一直充满着这样的想法。
  民之所需,他之所向。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鲁玉龙常把群众利益记心间。在工作开展中,他了解到,半坡村三组部分村民用电电压不正常,他马上协调黑石镇供电所技术人员一同前往现场查看分析,仅用两天的时间,彻底解决了半坡村三组56户人家用电不正常的问题。
  鲁玉龙刚到半坡村时,该村还没有通自来水,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用水窖储水使用,村民安全饮水困难。他便向后援单位申请了15万元资金完成了3个水窖建设,解决了半坡村用水困难问题。
  此外,鲁玉龙还积极配合村“两委”督促检查半坡村的组组通公路修建,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政府和施工单位,并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利用浦发资金完成院坝硬化2310平方米;完成绿化建设种植各种树苗500余棵;完成公厕修建(旱厕)2个;完成垃圾池修建1个;完成建设花池6个;完成凉停修建3个;完成舞台修建1个;完成半坡村与公园形象门建设2个;完成广场硬化建设1100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场建设时有4棵电杆需要迁改,大约需要2万元的资金,通过他与施工单位协调后,最终,施工单位答应免费帮助迁改。
  短短10个月,在鲁玉龙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半坡村已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自从鲁书记来到咱们村,咱们村的灯更亮了,安全饮水有了保障,村庄也变靓了,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村民们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