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粉笔
作者:范美俊 时间:2019-01-02 阅读:245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粉笔会从我的教书生活中消失!
犹记得小时候,我怀着一颗新奇而敬畏的心走进了村里一间低矮的房子——教室时,我看到教室前面有一块用两根木棍支起的黑色的、粗糙的木板,木板上有白色的字。于是,我知道了那黑色的叫“黑板”,能写下白色字的、短短的棍子叫做“粉笔”。班主任老师慷慨激昂地对背着小手规规矩矩坐着的我们说:“纵然世间颜色千万种,但做人只有两种,那就是这黑板和黑板上的字的颜色——黑色和白色。”我虽然不懂老师这句话的意思,但我看到老师的眼里有一种东西在闪光,后来我明白了,那是知识分子身上特有的从容、正直和尊严。
于是,在这不蔽风日的教室里,我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在这期间,我们有时缺衣,有时少食,挨着饥寒在教室里读书,我学习也从不曾懈怠。教室里也从没有缺过粉笔,我想这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最好诠释。在农村娃的眼里,粉笔就是我们的希望,粉笔就是我们的力量,因为老师说过,这小小的粉笔能够画出我们农村人美好的人生,不但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还能让我们吃大白米饭,穿“的确良”衬衫。于是,课上学老师写字,课下蜂拥而上抢老师留下的手无法捏住的粉笔头便成了我们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抢不到的扫兴地回到座位上,一脸沮丧地坐着或趴着,抢到的便在黑板上涂鸦着,尽管粉笔太短,捏粉笔的手指头被粗糙的黑板摩擦得火辣辣地疼,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与荣耀。那时的我们,多么希望手里握着马良的神笔,画出一身好衣服,画出一碗白米饭!
随着年级的增加,我从小学升到了初中,读书的地点也由村里到了镇上。地点变了,老师变了,条件好了,但老师眼里眼里还是在闪着光,黑板还是那样黑,粉笔还是那样白。语文老师的文采斐然,数学老师的聪明睿智,英语老师的时尚前卫,历史老师的博古通今,政治老师的深奥辩证,都化成粉笔字,或端庄大气,或娟秀清新,每一个字都深深写进了我们的心里。那时,将来当一名老师,便是我最大的梦想。
十多年后,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虽然“的确良”衬衫早已从生活中退出了,但天天吃大白米饭的生活还是过上了(其时每家每户都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当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充满新奇和敬畏的孩子们时,我慷慨激昂地对背着小手、正襟危坐的孩子们说:“纵然世间有千万种颜色,但做人只有两种,那就是黑色和白色。”孩子们虽然一脸茫然,但都用纯净的眼睛盯着我,并煞有介事地点头,仿佛我说的就是真理。他们的纯真、善良深深地感动着我,我觉得,我这一生不再只是为了吃上大白米饭和穿“的确良”衬衫,我还要为他们好好工作。
于是,在这三尺讲台上,我用粉笔为犁,黑板为地,辛勤地耕耘着,倾其所有,把我所有的知识交给我的学生,不求硕果累累,但求问心无愧。我喜欢课上孩子们专注地听课的神情,我喜欢课下孩子们围着我的温馨,我喜欢家长对我的尊重与友善,我喜欢这种工作的淡泊和从容。我体会到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超脱,我享受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悠闲。
然而,一场考试改变了我的生活,颠覆了我的认知。
那一年,一场教师考调,幸运的我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进了城,我狠心地告别了乡村,告别了泣不成声学生,来到了这所人人向往的中学。我满怀激情走进贴上地板砖、刷得白得发亮的教室时,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我想我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更好的体现了。可当转身看着“黑板”,准备慷慨激昂地说“纵然世间有千万种颜色,但做人只有两种,那就是黑色和白色”时,我愕然了:白色的书写板,黑色的白板笔——黑白颠倒!教室里没有一支粉笔(整个学校都找不到一支粉笔)!我拿起讲桌上一直粗大的崭新“水笔”,可是笔尖是白白的,我把笔尖在白板上滑动,可是那笔无比滑溜,不听我的使唤,根本写不出字来!我一脸尴尬地研究着白板笔,不知所措。这时,教室角落里传来了懒洋洋的声音:“老师——,这是新笔,要把笔尖在桌子上向下按几秒才会出墨水滴——”哦,我照做了,果真能写字了,可是怎么也控制不好书写的力度和速度,写出的字实在太丑。我的脸上一阵燥热,第一次体会到“乡巴佬”的含义。
接下来,我就像一个被鞭子使劲抽打的陀螺一样,整天不停转着,学习新技能、新理念,写教案,写心得,写反思,写读书笔记,网络知识竞赛,为某某点赞,检查卫生,检查学生早到情况,询问学生身体是否安康并做好记录或送其上医院,和颜悦色教育违纪同学,战战兢兢请家长协助处理……这一切的一切,如山一般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第一次觉得不是只要“学高”“身正”就能当老师,还要神通广大,有三头六臂……这样的教书生活,是我当初怎么也想不到的,我开始怀念我乡村的教书生活了,我开始怀念那黑白分明的黑板和粉笔了,我开始怀念那时淡定和从容的生活了,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深宵的灯火漂白了四壁,疲惫的我点上一支粉笔一样的香烟,深深吸了一口,在烟雾迷蒙中,我仿佛看到了我小学老师眼里的光,仿佛听到了他慷慨激昂的话:纵然世间颜色千万种,但做人只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