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03

在高原工地上书写“青春底色”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19-01-03 阅读:250


 在高原工地上书写“青春底色”
——走近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90后”筑梦人
通讯员 方国俊


  走进乌蒙山腹地威宁大地,这里有一支年轻的项目建设团队,他们是一群富有青春活力的“90后”,他们为威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建设起一栋栋安全房,为实现搬迁群众的安居梦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就是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90后”筑梦人。
  日前,笔者来到威宁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地,走进了这群“90后”筑梦人。
 
孔梦:“安全”在我心
 
  走进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工地现场,一面面“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红旗迎风飘扬。这是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党支部坚持党建带团建,紧紧围绕项目中心鼓励大家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年轻人敢想敢干的特点而创建的“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旗子。
  说起创建“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项目安全员孔梦最有感触。
  孔梦今年24岁,进入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快2年了,他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青年突击队”组织的各项学习与活动,于收获中不断成长。因为从事安全工作,孔梦平日就养成了用照片记录工作生活的习惯。“你看,这是我们在 ‘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旗下作出的‘安全生产青年先行’庄重承诺的照片。”他一面说,一面拿出了2018年6月份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启动仪式的照片。
  2018年4月份,威宁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工地进入1200人大会战。面对工地上人多、施工项目多、交叉作业多、日夜施工等工地复杂情况,孔梦创新了安全小喇叭、手机随手拍、安全协管员等安全管理方法,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顺利推进。
 
肖渊:“绿色”我先行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进行“绿色施工”,这始终是中交二航局项目部技术人员不懈努力的方向。
  今年24岁的肖渊敢冲敢闯,2年多的基层磨练,他和大家一起创新了一个又一个“绿色施工”方案。威宁五里岗D区项目建设属威宁易地扶贫民生工程,该项目地处喀斯特地貌岩溶强发育地段,地下溶洞、溶槽、溶沟、石芽密布导致桩基施工过程中塌孔、漏浆、窜孔、缩孔、卡钻、埋钻等施工难度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按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安居梦,肖渊和攻关小组成员一起,以“喀斯特地貌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创新”为课题开展攻关。他们以节能环保为前提,创新桩基钻孔方法,并根据相应的地质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和成孔工艺,一棵桩一个“疗法”,分别采用了干作业旋挖钻成孔、混凝土护壁成孔、全钢护筒跟进成孔、泥浆护壁冲击成孔、高压注浆固结上部土体旋挖成孔等工艺,经过5个月的艰辛付出,旋挖灌注桩桩基工程顺利完工,为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他还亲自执笔撰写了QC成果,荣获了中交二航局质量管理QC成果三等奖,并荣获了贵州省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优胜奖。
 
姚云琦: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
 
  姚云琦来自重庆,今年23岁,是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蓝马甲” 青年志愿者的领头人,他2016年来到项目部,平时除了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外,他还积极组织开展“蓝马甲”青年志愿者活动,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距离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2公里处是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3月5日,姚云琦和青年志愿者们到草海开展了“保护自然 青春先行”活动。2018年10月,为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活动,姚云琦多次带领项目部青年志愿者来到草海,并通过捡拾垃圾、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等方式,感染了来草海旅游的不少游客主动加入了绿色环保行动中。
  “保护好草海,就是给黑颈鹤一个温馨的家,我们‘蓝马甲’ 青年志愿者来到草海搞环保行动,就是想为保护草海贡献一点我们的绵薄之力。”姚云琦高兴说。
  据了解,姚云琦带领的“蓝马甲”青年志愿者共24人,其中“90后”就业13人,超过整个志愿者团队比例的50%。
  如今,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而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的一个个优秀的“90后”,他们在威宁大地上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安居梦而不懈努力着,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他们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