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1-04

恒大帮忙 冬收有望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9-01-04 阅读:207


 恒大帮忙 冬收有望
——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发展冬季蔬菜增收侧记
记者 沈光勇


  深冬时节,走进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和冬季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积雪还未退去,山坳里的436个大棚在晨雾中初露银色的光芒,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视角深处。
  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大棚,棚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前来务工的村民们8个1组10个1群,或在大棚里种植羊肚菌,或在香菜地里除草。他们各忙各的,大棚内一派繁忙的景象。
  2017年以来,寒洞社区依托冷凉小区气候、便利的交通、平整肥沃的土地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带领当地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化农业增收致富。
  尤其是恒大帮扶以后,在该社区援建蔬菜大棚436个,这让寒洞社区居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该社区居民充分利用蔬菜大棚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功能分区清晰、带动能力较强的特点,认真经营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并将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逐渐转变为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的现代农耕品牌,为社区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正在除草的陈斌告诉记者,这之前,他一直长期在外打工,如今,家乡变化大了,产业发展好了,他就选择了回家务工。
  “这个基地建在我家附近,从家里来基地务工很近,放工了还可以回去照顾家里,很划算也很方便,一天可以挣90块钱。”陈斌说。
  陈斌打工的基地,就是寒洞社区今年恒大援建后发展起来的香葱基地,该基地占地300余亩,利用冬闲时节种植香葱100余亩,香菜80余亩,试种成功后威宁康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大力发展冬种蔬菜。
  原来,该基地每年种植蔬菜三季,每季用工600多人,全年用工量可达2万余人。今年冬天,合作社首次试种香葱和香菜,这让当地社区居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我们基地主要靠人工种植,机械化基本用不到,劳务用工很密集,每天用工量达70余人,每年发工资都要消耗两百多万。”康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金山说。
  据吴金山介绍,该基地采取轮作方式,每季种的农作物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热天种辣椒、西红柿,冬天种香菜小葱为主,收获以后往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销售。
  如今已进严寒的深冬,但在寒洞社区却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除了香葱香菜种植基地外,恒大援建的三膜马铃薯基地也很忙碌,280个大棚里,种满了羊肚菌。
  “今年冬季,280多个大棚全部用完了,用来种植羊肚菌。”中农发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生产负责人赵才云说。
  据赵才云介绍,种植一亩羊肚菌,总投资在2万左右。最高用工可达70到80人,男的一般100元一天,女的80元一天。
  如今,寒洞社区农业产业风生水起,精品不断,初步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金字招牌”,这436个大棚,不仅成为该社区打造的“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基地,也是当地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
  “寒洞社区共有大棚436个,种植产业目前以羊肚菌和小香葱为主,其中羊肚菌300亩,小香葱300亩,另外我们还种植花菜、香菜等短频快的经济作物,共计1300余亩。”寒洞社区副主任陈敏学说。
  据悉,在寒洞社区建立三膜马铃薯开始就和老百姓达成一致,效益产生后按照“集团+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分红模式,除集团占85%,剩余的15%按照普通农户占10%、村集体占5%,或贫困户直接取走剩下15%的两种方式进行分红。
  该基地的创建,成为了寒洞社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成为了该社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促进全社区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真正发挥了现代农业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我们全社区所有产业每天可解决用工120人左右,全年用工量达到了43000多个,可带动全社区405户共1935人增收致富,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全社区所有群众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是没有问题的。”陈敏学说。